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音乐院校 > 教育资讯 > 正文

“除天下文盲,做世界新民”——晏阳初的平民教育思想

2011年08月08日    来源:光明日报    

     平民教育的核心理念——“新民”

     晏阳初先生提出,人人均有“免于愚昧和无知的自由”,要以“爱人、爱民、爱穷苦大众”的行动,达到“除文盲,做新民”(20世纪50年代后扩为“除天下文盲,做世界新民”)的教育目的。他认为,“有新心而后有新人,有新人而后有新社会,有新社会而后有新国家”,而“有知识力、有生产力、有健康力、有团结力,综合四力兼备的才是新民”。

     晏阳初先生立志奉献于平民教育事业,发端于他在法国的战地服务期间。1918年6月,刚从耶鲁大学毕业的晏阳初来到法国北部的布朗,参加了以翻译工作为主的华工服务队,为5000多名苦力华工服务——他们最需要的服务之一,就是请人帮忙写信和寄钱回家。晏阳初决定免费教他们识字写字,还为他们办了《华工周报》。晏阳初发现,这些“苦力”的身上蕴藏着无与伦比的“力”,只因教育的缺失,这种力量得不到发挥。平民一旦受教育,以其文化的增长和心智的开化,是完全可以成为“新民”的。自此,他便立志将来一不做官、二不发财,而要把终身献给劳苦大众,从事平民教育工作。

     “新民”理念的全方位系统实践——“定县实验”

     1926年到1937年,晏阳初在河北定县进行了综合社会改造试验,这是他“新民”理念的集中体现,也成就了教育史上知名的“定县实验”的佳话。他指出,“要创办一种人民的教育,非要先了解人民生活的实况不可”,“在定县,我们研究的结果,认为农村问题是千头万绪。从这些问题中,我们又认定了四种问题是比较基本的。这四大基本问题,可以用四个字来代表它,所谓愚、穷、弱、私”。

     要把这样的“平民”培养成“新民”,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晏阳初认为只有教育才是解决这四大问题的根本之道,因此定县实验的核心也就是两个字:“教育”。他提出了各有所针对的“四大教育”:以文艺教育攻愚,培养农民的知识力;以生计教育攻穷,培养农民的生产力;用卫生教育攻弱,培养农民的强健力;用公民教育攻私,培养农民的团结力。他认为“这四种力,是今日国民最不可少的”。

     晏阳初还提出了实施这“四大教育”的三种方式,即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学校式的实施以文字教育为主,以青少年为主要教育对象,侧重于知识之传授与基本的训练,注重于个人的教学;社会式的实施以讲解表演及其他直观与直感教育的方法为主,以成年人为主要教育对象;家庭教育是将家庭成员组织起来,进行公民道德训练、家庭预算、妇女保健等方面的教育。

     “定县实验”的平民教育,其“新民”之手段,已经大大超出了学校和课堂的范围,已经不是孤立存在的教育了。平民教育为乡村建设服务,乡村建设反过来又促进平民教育,教育与乡村建设诸方面并进,是一种立体化的综合教育了。

     晏阳初平民教育思想的启示

     晏阳初先生倡导并实践的平民教育工作,虽囿于中国当时的各种条件和他单纯的通过教育革新社会的想法,最终效果与他的理想差距甚远,但他提倡教育机会的平等,从教育入手对农村生活各方面进行了一揽子实验,总结出教育与科技、与农业生产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互补,以及农村教育基础化、经济化、普遍化等一系列经验,促进了当时全国的乡村教育与乡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回顾晏阳初先生的平民教育工作,他留给我们的,既有毕生所积累的具体实践经验,更可宝贵的,是他践行“除天下文盲、做世界新民”的执著精神。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2/2
责任编辑:
现在有人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 
相关文章
企业服务
每日关注
图文推荐
热门乐器老师
最新培训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网站声明 | 隐私保护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网络用户服务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