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音乐院校 > 教育资讯 > 正文

内蒙古与上海教育者会谈“应试与素质”

2011年08月08日    来源:新民网    

  发现、鼓励、守护

  作为上海市班主任工作室带头人之一,华东师大二附中语文高级教师瞿平分享了“夹缝生存中的教师责任”。相对于之前是在教育的外部看教育,一直在教师岗位上工作的瞿老师交流的则是如何从教师内部去进行教育的思考。

  做乡村教师曾是瞿老师的一个梦想,她渴望每天可以看着蓝天、白云来过日子、呼吸新鲜的空气,带着孩子去看春天,对比之下,上海的学生已经被压榨得几乎没有了乐趣。在老师们提交的孩子的心愿这份材料则让深深感动着瞿老师:240个学生中,有43种职业类型。瞿老师说,在她所教的班级,有将近一半学生表示不知道和没考虑过,还有一半则选金融、经济、企业家、商人这些单一的职业,只有少数人有属于自我的愿望。

  “我特别羡慕小学和初中的老师。因为我发现到了高中的时候,孩子的梦想已经没有了,他们的梦想已经不那么五彩斑斓了。”孩子的梦想哪里去了?瞿老师以自己的孩子和她所带的班级为例,谈及整个社会基于传统价值观的教育理念上,素质教育十年轰轰烈烈,应试教育十年踏踏实实,在这个教育改革的转型期,造成了各种各样的报怨。

  目前社会的观念在转变,瞿老师谈到,教育的改变是必然的,同时过程是渐进的。“今天我们也许会面临很多教育上的难题、痛苦,但从今天起做好准备,是为了将来的孩子能在教育上不再走弯路。”瞿老师如是说。教师应为了每一个孩子的终身发展和终身幸福,做孩子飞翔的守望者。“我想我们教育的关键词应该是发现孩子的梦想,鼓励并且守护这份梦想,最后守望他们的飞翔。”

  乡村的建设和孩子离不开我们

  在最后的交流讨论环节,李莉老师、瞿新忠老师、童莹莹老师及上海班主任工作室的学员同老师们就“我和我孩子们的梦想故事?”、“身为老师,你最大的苦恼是什么?”、“你坚持在乡村老师岗位上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三个问题展开了互动讨论。

  现场良好讨论的氛围让内蒙古的老师们争着积极发言。田昆老师以幽默机智的话语与大家交流了一个问题:“我们小组讨论下来,觉得老师的苦恼来自社会对老师的期望值太高、家长对老师的要求太高以及教师频繁的考核使自身压力太大。”虽然罗列了种种苦恼,但她美好地向各位老师寄语道:“我们不要把教师当饭碗、职业,但要把它当成事业和理想,这样才能找到自己在这个岗位上的幸福感,才能在这个岗位上奉献更多年。”她的一番真心话赢得了在场老师的阵阵掌声和喝彩。

  也有老师谈到目前课改的情况,马晓丽老师说道:“课改进行了10年了,我们也经常出来培训。无论是从教学模式、先进理念,这些都学了不少。但是我们自己在消化过程中,没有在教学理念上首先根深蒂固。”在具体谈到学校社团活动问题时,马晓丽老师也提出一个切实的问题: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学校社团资源的始终会不均衡,本身社团的宗旨是为了素质,希望丰富孩子的课余生活,为达到社团资源的良好运行,老师进行干预是否违背了这个意愿?瞿平老师就自身的经验提出可利用随机分配或最优考核选拔制度来解决。爱、责任和价值是刘慧梅谈到坚守乡村教师这个岗位的理由,也是许多其他老师的心声他们深深热爱着自己土生土长的乡村,并愿意帮助孩子们,他们就是曾经的自己,孩子们的故事也带着当年自己身上的烙印。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2/2
责任编辑:
现在有人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 
相关文章
企业服务
每日关注
图文推荐
热门乐器老师
最新培训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网站声明 | 隐私保护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网络用户服务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