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音乐院校 > 教育资讯 > 正文

技道合一 玉鸣东方

2011年11月17日    来源:神州乐器网    

  因为有着深刻的思索,才使得吴玉霞的演奏曾获得“轻炫技,重境界”的美誉。她的老师,琵琶教育家李光华先生评价道:“吴玉霞的演奏有时如水墨,愈晕愈淡,渐至无声,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呈现出强烈的文化韵味,这点正是玉霞迥异于时辈而又为同龄人所不及之处。”技道合一,正是吴玉霞几十年来坚持的艺术追求。她说,“学琴不仅仅是将乐谱上的音符弹奏出来,而应该有生命,有神韵和内涵。将技术转化为艺术,需要演奏者用心去体会,去领悟。”如果说早年练琴练的还是技法的话,那么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年来,吴玉霞练琴练得更多的是琴技之外的思考与人生积累。

  “艺术讲求形神合一。一支曲子的曲调是既定的,但营造的琴韵则需要艺术家个人去把握和揣摩。”多思敏求的她,不仅对其他姊妹艺术抱有兴趣和热情,而且还善于捕捉生活当中的灵感,在轻拢慢捻间赋予作品以新的生命和境界。吴玉霞在这次音乐会上演奏的压轴曲目是《春秋》,尽管这是一部16年前的旧作,但她却注入了今天的含义,一种积淀后的回味。她说:“一部好的作品,需要不断打磨和提升,虽然《春秋》已被列入华人音乐经典,但我对于音乐的思考和理解近些年又有了很大变化。”精益求精,常演常新,这就是吴玉霞。

  吴玉霞的思索,还不仅仅局限于舞台之上。多年来,她一直坚持普及琵琶艺术,从1993年开始发起并坚持“琵琶名曲赏析音乐会”,不仅自己演奏、讲学,还邀请同行和学生一起参与。每年暑假,她都站在北京中山音乐堂的“打开音乐之门”音乐会上。“我自己就是被上海卢湾区少年宫的卫祖光老师发现的,受益的正是普及教育。”

  按她的话说,她并非出身音乐世家,所以深切感受到普及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为了让观众们了解琵琶,每次普及音乐会,她都把演奏和演说结合起来,除了介绍琵琶的基本知识之外,还将每一首作品背后的文化故事和自己的艺术思考,交织一体,娓娓道来,传达给观众。

  “普及民乐教育不是要全民都成为民乐艺术家,而是希望让更多的人了解民乐,喜欢民乐。”吴玉霞这样说。

  音乐会前,吴玉霞撰写的《我的琵琶行》、《指尖上的舞蹈》,录制的《珠落玉盘》DVD等作品相继出版,丰厚的艺术积累、敏锐的理论探索,让观众更加体验到这位艺术家的文化襟怀和社会责任感。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2/2
责任编辑:陈静
现在有人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 
相关文章
企业服务
每日关注
图文推荐
热门乐器老师
最新培训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网站声明 | 隐私保护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网络用户服务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