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校:“艺术青年”不太好当
从百万大军中杀出重围,进了“艺术殿堂”又怎样呢?
“我们的播音主持专业的学生,进校一年之后有90%转了采编方向,我们主要培养‘出镜记者’。”这是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校艺术专业教师和记者说的 “玩笑话”。因为这个专业并不要求有长期的训练基础,突击应试也有不小的成功几率。但是,开始大学专业学习后,很多学生不适应,没后劲,或达不到专业要 求,只得转向基本和艺术不沾边的采编方向了。
这种情况在美术类考生中尤其突出。小柴是高三复读时才改学美术的,之前没有一点基础,她苦练了一年,终于考上了西安美术学院国画专业。上了大学后, 她才感到没有基础的困惑和迷茫,自认前途暗淡无光,甚至想退学。她自认学美术的那一年付出的努力比学文化课时大得多,虽然如愿进了大学,可现实的结果不是 她想要的。她的同学中,有抑郁的,有休学的,有改专业的,目前她也正在考虑是否改专业。一位高校美术教师说:“从往年的招生情况看,虽然6个月的学习过关 不成问题,但学生考取的大学,明显分为两个档次,三年学下来的学生普遍考上了如中央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等国内知名的艺术院校,而半路出家转为艺术类考 生的学生则大多数进入了那些设立了艺术专业的非专业艺术院校。”陈老师多年从事普教阶段美术教育,他痛心地说:“那根本没有艺术基础只突击了几个月的考 生,或许能拿到专业考试合格证,但一进入大学后就明显后劲不足了,跟不上学校课程进度,慢慢就会产生厌学心理,有的学生开始逃课,有的则沉溺于网吧。”
设立艺术专业的非专业艺术院校可能面对专业水平不高的学生,学生同样有可能遭遇专业水平不高的教师。某地的一所农业大学也办了一个几百人规模的艺术 学院,仅有的4名教师都不是从正规的艺术类高校毕业的,而是来自于本地的幼儿师范学校,这样的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可想而知。中国音乐学院的朱卓建副教授表 示:“一些综合类院校,国家和地方对其投入很大,虽纷纷建立了艺术专业,但因缺乏传统,艺术教育水平并不高。”
千余所高校设立的艺术专业鱼龙混杂,数以万计的艺术专业学生艺术素质良莠不齐。通过艺考迈进大学校门的学生发展轨迹多种多样不足为奇。一位艺术教育 工作者向记者表示:“不少学生在付出巨大艰辛通过艺考后,发现现实与梦想落差很大,对艺术的热情就逐渐消退了;也有学生希望进入艺术类名校,将来发展成为 媒体界、演艺界名人,这是缺乏理性和自我认识的表现。现在各类院校纷纷设立艺术类专业,也是引发‘艺考热’的主要原因之一。学校应该充分审视自身艺术教育 的优劣势,盲目投身于艺术类招生并不合适。”中国美术高考网
本就对艺术缺乏真正的热情,专业素质不高又缺乏天赋,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不足——任何一点都可能让艺术专业的毕业生选择放弃。天津美术学院新媒体艺 术学院院长、教授李志强提醒志在艺考的学生和家长:“艺术是一项严肃、艰苦的事业,家长和考生一定要冷静,不要因为贪图一时的捷径,耽误了孩子其他方面的 爱好和才能。”
毕业:高投入≠高回报
“夏天就要毕业了,我们这种专业很难找到什么‘单位’,参与电视剧、电影的制作也不太可能。有家婚庆公司想让我去,几个同学也想一块攒个小公司,先 拍婚礼摄像、栏目剧什么的。”学摄影专业的成齐感到自己的未来很迷惘。他的父母都年过50,早年双双下岗,靠俩人没黑没白地轮班跑出租谋生,现在父亲生 病,卖了出租车,全家的固定收入就是母亲微薄的退休金,想靠他挣钱来养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实现起来都很困难。
就业,成了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又一道坎。曾有报道称高校艺术类专业的就业率在所有专业中排在倒数三位之内。“艺术生吧”中关于《地方高校艺术类毕业生 就业问题》调查问卷数据显示,55%的被调查者从事的都是与艺术专业无关的工作,25%的被调查者选择了自由职业的“艺漂”状态。同时,80%的被调查者 认为艺术专业就业形势相对严峻。毕业于某大学室内设计专业(高自考)的小齐成了一名快递员。“毕业找工作时,都问我有过工作经历吗?没有,人家就不招。我 们班上没人在做室内设计。我这4年大学算是白上了。”小张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舞蹈编导系,现在一家小广告公司当普通文员。小周是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高职班 的毕业生,如今过着“吃两顿饿一顿”的北京“艺漂”生活。
毕业后挣钱难,可当初为通过艺考,谁又不是高投入呢?康女士自认是花钱少的。“好多家长都是带着孩子大半年前就来天津了,上辅导课。我们就 是去年12月来了一趟,上个辅导班,5天,学费2000元。因为时间短,我们没租房就住了酒店,再加上吃和路费,这一趟就得万八千元。”这还仅仅是备考, 康女士的女儿从小学五年级学习钢琴演奏,每周一次课,一次200元,8年就是163200元,教材、参加艺术测试的费用等都忽略不计。
康女士确实还是花钱少的。山西长治的秦女士的女儿要报考天津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几个月前,她就带女儿到了天津,租住在音乐学院附近,房租每月要一 千多元,每周上一次辅导课,一次是500元,仅备考花费就是几万元。她女儿也是从小学钢琴,自小到大学费至少要十几万元。一位还在上小学的琴童的家长告诉 记者,如果想让孩子上中央音乐学院,就得准备考那里的附中,每周都得带孩子从天津到北京上两次辅导课,一节课是800元,再加上路费和住宿费,每周就要花 掉至少2000元。
报考天津音乐学院戏剧影视表演系的小郑,是从高二下半年才开始参加艺术培训班的,今年她一口气报了四五所高校的表演专业和另外四五所高校的播音主持专业,她从高二下半年开始参加的培训班,学费也要2万多元。
晓泉来自贵州省六盘水市,一直对播音主持专业很感兴趣,这次艺考,他一共报了9所学校,算上复试一共要参加20多场考试。而晓泉仅仅花在应试上的花 费就不是个小数目。去年12月底开始,一个多月的时间,他跑了贵阳、长沙、北京三座城市,每天不是奔波于酒店和考场之间,就是在前往下一站的路上。在这一 个多月的考试生活中,他的所有花销已经超过3万元。
通过考试后,艺术专业的学费也十 分昂贵,多在1万—2万元间,同时还有许多辅助材料是必需的。比如动漫专业的学生需要一台配置好的电脑,美术专业的学生需要颜料等等。李女士的儿子在高二 时选择了黑管专业,经过两年的努力,正在一所音乐学院就读。她把这些年的投入粗略地算了一下:高中阶段,买乐器花掉了将近30000元,报各类培训班,一 小时的收费要七八十元,一年没个2万元下不来,两年投入了7万元。考入大学后,儿子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成绩越来越好,老师建议换一个8万—10万元的黑 管。再加上4年的学费和生活费,估计至少得再投入18万元。
学习时高投入,毕业后可能连像样的工作都找不着,个人生活费用都成问题。面对现实,不少艺术考生的家长已经为孩子选了“退身步”。康女士让女儿上文 化产业管理系,就是觉得钢琴系条件高,未必能考取,但是希望女儿在上了管理专业后,不放弃钢琴,这样到毕业时也多个选择。秦女士讲得更明白:“我女儿钢琴 弹得不错,可是考钢琴系太不实际了。成为钢琴家?太缥缈了。成不了钢琴家的那些钢琴系毕业生,找工作多难啊。要是能考上音乐教育系,能拿到教师资格证,找 工作难度小一点儿。”
一位美术学院的教授在新生放学时,就告诫学生们就业前景严峻:“美术类毕业生一般是进中学当教师或进文化馆、美术馆等单位。这些年‘艺考热’逐年升温,毕业生大幅度增加,就业渠道却没有增加多少。可以说,现在社会对艺术类毕业生的需求近乎饱和,艺术院校招生越多,就业压力就会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