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音乐院校 > 教育资讯 > 正文

艺术扩招误人子弟 功利主义能造就艺术家吗?

2012年02月27日    来源:中国音教网    


  
  文化产业须与国际对接
  
  在古典音乐界,郎朗是颗大明星。但郎朗这颗明星不是“中国制造”而是“西方制造”。那么我们中国自己是否也能制造出郎朗这样的国际明星呢?在流行音乐界我们也有自己的明星,但能否成为全球意义上的“国际化”?这是一个文化产业的话题,你只有知道全球需要什么样的产品,才会知道怎么去制造这样的明星。所以我想说,文化是一种产业,但它与文化基础紧密相关。这就好比为什么中国自主生产的汽车并不发达,因为是人家的专利。
  
  我认为,我们的古典音乐教育必须建立在尊重人家文化的基础上。我们每年有那么多优秀青年人的国际比赛成绩很好,但为什么没有产生明星?因为他们没有在人家的产业里。所以,首先是我们中国起码需要借鉴别人的系统,建立起自己的系统,这个系统必须是能够直接与国际对接的。这就是中国音乐文化产业必须做的第一步,但绝不是一两个经纪公司就可以达到全球接受。
  
  好好想一个简单的问题:为什么我们自己制造的歌星,别人不知道;但人家的我们都知道?因为与产业相关联的是市场,有些关联是隐形的,平时看不到,但想想惠特尼·休斯顿之死为什么影响如此之巨大?因为她是一位电影明星之后又成为了唱歌明星,她拥有更多的市场链条。
  
  今天,孩子们怀揣着明星梦去考试,明星梦是每个人都有的,但最后梦想成真,需要一步一步地去实现。我们都知道,郎朗没参加过成年比赛,为什么?因为他直接跑到欧美的产业里去了。这是一个系统,我们的大学老师只是教给你识字,而不是教小说如何欣赏学习,如何写作,如何出版。中国还不知道该如何做这些,也没有一个产业的标准,也不是每个人想要就能够形成产业链的。
  
  这个时代越来越肤浅了
  
  人人都想当郎朗,也想当李云迪,但他俩也是不一样的,做郎朗太难了,做李云迪也许还可能。在今天这个时代,想成为郎朗是越来越难了,因为这个时代越来越肤浅了。在学琴时郎朗也不会知道自己会出来的,可能他爸是有愿望的,但他是不可能想象得到的。我认为,这就是最大的问题:一功利就什么都没有了。我觉得,明星是文化中最后显现出来的。社会的文化底蕴和宽容度更深厚,出明星的机会才会更多。如果自己都没文化,还能拿什么来制造明星呢!今天从事艺术的孩子在大幅度增长,我们的艺术教育水平也在迅速提升,但明星永远就是宝塔尖上的那一颗,并且能够持续在那里,批量永远只是在顶尖下面才有位置。我认为,我们的艺术院校更多的是在努力培养塔尖下面的中坚力量,如果不追求功利,它会越来越坚实,但如果很功利的话,就会越来越虚。
  
  作曲家、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教授郭文景:
  
  缺少真正意义的艺术教育
  
  我觉得就目前中国的艺术教育状况,投身其中的青年人越来越多是好事,就中国总人口来看,接受艺术教育的人还是太少了。
  
  教学和舞台必须相结合
  
  今年艺考报名人数增多,我认为是件好事!报考中国美术学院的人数竟然达到了9万人。算一下每个人600元的报名费,仅仅考试这一项,学校就入账五千四百万。从经济利益层面,艺术院校当然是乐意有更多的考生报考。我希望所有的艺术院校都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多招收学生,它是创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的选项。的确,很多人是因为念书不行了,赶紧转艺考,但我觉得一个人一辈子进一次高校,有一张值得骄傲的文凭,也是好事。
  
  成就一个音乐家,教学和舞台是必须相结合的。一流的教育如果没有一流的舞台,一流的音乐家是不可能出现的。郎朗的成功是天才加机遇,不可批量复制。郎朗正是因为走出去了才有了巨大的提高。在当今时代,没有世界化的舞台就不要想能造就出郎朗,而这个责任也绝不是教育可以完全负担得起的。所以,我觉得就目前中国的艺术教育状况,投身其中的青年人越来越多是好事,就中国总人口来看,接受艺术教育的人还是太少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2/3
责任编辑:陈静
现在有人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 
相关文章
企业服务
每日关注
图文推荐
热门乐器老师
最新培训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网站声明 | 隐私保护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网络用户服务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