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口形
口形是指吹萧时口的形态,它包含了“风门、口风,口劲”三方面的因素。口形与发音是直接相关的,正确的口形才能发出良好的音色。吹奏时口形是唇部肌肉和面部肌肉共同协调配合而形成的。唇部肌肉自然贴住牙床同时两边嘴角稍稍收缩(象微笑一样),使上下唇肌的力点集中在中间,使双唇中央呈椭圆形风门,舌头呈自然状态,口腔稍有扩张,上下唇的位置要求前后基本一致,但上唇略微向前,吹奏时唇肌受气流冲击而自然向前游动,这样在唇肌控制下的口形便是正确的口形。吹奏时的口形是千变万化的,它的变化集中表现在风门大小,口劲大小及上下唇的移位上。
五、风门、口风、口劲的关系
当我们拿起萧,风门对准吹孔,下唇贴住吹孔内侧的边缘,盖住吹孔约四分之一处,将气流汇成空气柱,以“呜”的嘴形来吹奏,以求气流的集中和稳定。吹奏中的呼吸和口形是多变的,呼吸变化集中表现在吸气量的多少和呼气的缓急和粗细上,口形的变化则集中表现在风门大小,口劲大小和上下唇的移位上。风门是吹萧时上下唇肌中央形成椭圆形气流经过的空隙,风门的大小是随着吹奏高低音时气流的速度而变,它用口劲的大小来控制,吹低音时的气流速度粗缓,风门放大,吹高音时的气流速度细急,风门收小。因此,风门的形状是决定口形的主要因素。
口风,也称为气的流速。它是从风门吹出来的气流,口风的急缓(气的流速快慢)主要靠丹田气息控制,它随着音的高低变化而变化。如吹奏低音时口风较缓,流速较慢,吹奏高音时口风较急,流速较快。
口劲是指控制风门大小和口风急缓时,上下唇肌和面部肌肉收放所用的力量,吹奏低音时,风门较大,口气较缓,口勤则较小:吹奏高音时,风门小,口风急,口劲则较大。
因此掌握好风门、口风、口劲之间的关系是吹好萧的关键因素。
六、气息、舌头、手指的关系
气息是吹萧的首位要素,其次才是舌头、手指。气息看不见,摸不着,掌握它较难,我通常把气息比作弦乐器的右手弓子,如运弓不当,琴就不能很好地震动,也不会发出好听的声音。我们很多吹萧者气息沉不下去,浮在上面,就象拉琴右手大臂夹在肋下一样。如果气息没有解决,舌头和手指的功能是不可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要吹好萧气息是最关键的一环,也是最难掌握的一关。它看不到,也摸不着,全凭感觉。吹奏者气息沉不下去,浮在上面除了气息的原因外,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气流速度与口形没有协调好,就象弦乐中弓子在弦上运走的速度与弓子压弦的磨擦力的关系没有解决好一样。吹奏者只有反复体会琢磨才能解决这一问题。我认为良好的气息需要运用胸腹式呼吸方法来完成。做到吸气到位,呼气与口形的肌肉要协调,同时还要加强口形肌肉、呼吸肌肉的控制能力。
舌头在吹奏中运动一方面依靠舌的肌肉收放来进行,另一方面是依靠气息的冲击而进行的,我认为不能单纯地依靠其中某一方面来完成舌头在吹奏中的运动。
吹萧需要双手持萧,手指必须开闭指音孔才能发出高低不同的音来。要求手指既能独立活动,又能紧密配合。手指开放音孔时,不宜抬得过高,过高会影响演奏的速度,也不宜过低,过低会影响发音的准确和音量,声音也会含糊不清。手指按孔要严密,不能漏气,但也不要按得僵硬,要有弹性,要使吹奏出的音色有弹力,不仅仅依靠手指的运动来达到,还要有饱满的气息来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