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0名4到16岁的钢琴选手,两天的激烈比赛,2009年“珠江·恺撒堡”全国青少年钢琴大赛福建赛区的比赛昨日落幕。在按年龄划分的4个组别中,厦门选手包揽了第一、三、四组的一等奖。在业余二组中厦门选手表现不够突出,此组别的前三名被泉州、莆田的琴童夺走。
据悉,每个组别的第一、二名获奖选手将代表福建省,参加于11月份在广州举行的总决赛。
上周六、周日,中央音乐学院鼓浪屿钢琴学校演奏厅里,从早上8点半到晚上9点多都琴声不断,学校的一架价值100多万元的施坦威钢琴成了选手的比赛用琴。不少选手赛后留下来和这架琴合影留念,颇有感谢名琴助阵的意思。
比赛有诸多创新,如采用了即时公开亮分制,选手们演奏完没多久就能知道自己的得分,这个看似小小的改变,却让很多选手大呼“刺激,有点像中央电视台的直播比赛”。另外,每一场比赛开场前,主办方都现场邀请家长担任计分监督员,他们就坐在计分工作人员身旁,跟着研究起“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等规则来。
本次比赛由厦门华成琴行、中央音乐学院鼓浪屿钢琴学校、厦门晚报社等单位承办。赛事组织的严密受到了选手和家长的赞赏。来自厦门各大艺术院校的评委表示,这是参赛选手整体实力最强、最专业、最公平、最正规的钢琴赛事之一。
【评委观点】
不要选择
能力达不到的曲子
每一组选手演奏完毕之后,评委的点评也耐人寻味。集美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厦门市音乐家协会钢琴专业委员会主任叶晓初表示,从比赛中看出钢琴考级的影子,一些选手选择一些基本功达不到、能力达不到的曲子,对于学习音乐有害无益。他希望琴童多注重基本功的练习,并引用钢琴教育名家赵晓生教授的“音乐考级,劳命伤财”来告诫家长。
此外,他还提醒选手注重音乐的歌唱性,“歌唱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学钢琴的同时学习歌唱,有助于演奏表现力的提高”。
评委会主任、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中央音乐学院鼓浪屿钢琴学校校长杨鸣点出,学习钢琴其实是在学习一种西方的文化,要领略西方文化的精髓及作品本身的创作背景,才能将钢琴弹好。“弹琴不是在弹音符,而是在弹文化” 。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