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音乐院校 > 教育资讯 > 正文

中国古典乐又重新得到了人们的青睐

2010年02月06日    来源:神州乐器网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钢琴、小提琴等西方乐器风靡了中国的各大城市,学习西洋乐器成为家长孩子选修的必备课程,于是各种西乐培训中心也遍布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而我们中国的古典乐器却得不到国人的青睐,作为古典乐器的古琴,似乎也被人遗忘。

    西洋乐器的热潮过去,人们似乎又想起了本土文化,重新拾起了我们千年流传下来的精华。

  9岁的廖灿菲已经学了3年的古筝,今天她在爸爸廖海阔的陪同下参加古琴培训班。和来参加培训班的其他家长一样,廖海阔对中国古典文化推崇倍至:“中国的古典文化博大精深,我们都是在看古典四大名著中长大起来的。让小孩来学古琴能够培养她的气质和性格,也感受我们祖先遗留下来的精华。”

  与廖海阔有同样想法的家长在柳州不算少数,这些爱好中国古典文化的家长们,总是想方设法让自己的孩子学古琴、拉二胡、弹古筝。

  柳州市古琴学会会长姜晓滨谈到自己的学琴经历就感慨万分:“三年前我想学古琴,但整个广西都没有教授古琴的,甚至想买一把好古琴都难,后来辗转到天津才找到老师。”近年,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起,被誉为中国文化印记的古琴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原来以为没有人报名的,因为临近春节,时间又短,但没想到一下就来了10个学员。”姜晓滨说。据悉,在柳州青少年中心,学习中国古典乐器和西洋乐器的人数大致相当,而柳州的一些酒吧和演艺厅里,也常有表演中国古典乐器的节目。

  在中国古代,古琴被列为最能表现中国文化的“琴棋书画”四艺之首,而与琴相关的典故更是脍炙人口:“余音绕梁,三日不绝”、“高山流水”、“知音难寻”。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古琴更是被赋予许多处世的哲学与智慧。

  2003年,中国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正被越来越多的中国小孩学习。目前正在中国热映的史诗电影《孔子》中,主题曲那悠扬的古琴声再次打动许多中国人的心灵。也许,在中国被称为圣贤的孔子所说的“三月不识肉味”,将体现在更多中国人身上。
 

责任编辑:admin
现在有人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 
相关文章
企业服务
每日关注
图文推荐
热门乐器老师
最新培训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网站声明 | 隐私保护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网络用户服务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