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音乐院校 > 教育资讯 > 正文

湖北原生态何以金艳“青歌赛”

2010年07月13日    来源:神州乐器网    

    
土苗兄妹组合

                                 
撒叶儿嗬组合
 

    2008年,由王爱民、王爱华、吴娟、张明霞组成的“土苗兄妹”摘金。评委徐沛东击掌:“太厉害了,观众掌声说明了一切”;

    2010年,由谭学聪、黄本红、邓学红、许艺才、胡明盛、李开文、许昌国组成的“撒叶儿嗬”夺冠:评委余秋雨竖起大拇指:“你们很独特!”

    ——这是连续两届央视“青歌赛”上的分镜头。原生态金奖获得者,都是湖北选手,代表的是一个民族的独特文化与绝对实力。

    自2006年,第12届“青歌赛”增设“原生态”唱法比赛,原生态便享有与美声、通俗、民族唱法同等的艺术地位。湖北的少数民族并不算多,却为何一提及湖北“原生态”,其他代表队就会望而生怯?

    土壤肥,山歌传承中创新

    著名音乐人徐沛东说,“原生态的歌,必须在自己的河流里向前发展”。

    自上世纪50年代,《黄四姐》、《洪湖渔歌》等江汉平原民歌闻名全国,后来的音乐人开始关注湖北西部土家族音乐状态,《山路十八弯》、《山里的女人喊太阳》等具有浓郁鄂西土家族音乐特色的创作歌曲在全国产生巨大影响。国家一级作曲家、我省著名音乐人王原平将土家“原生态”比喻成珍珠,而“土苗兄妹”、“撒叶儿嗬”正是散落在民间的“珍珠”。

    长阳贺家坪的“薅草锣鼓”是鄂西地区最经典山歌,王爱民的父亲王纯成生前是当地有名的鼓王。还在牙牙学语时,母亲就背着王爱民、王爱华兄弟俩边哼山歌边推磨,耳濡目染完成传承。王家“五兄弟”,要数王爱民山歌唱得最好;

    而素有“川鄂咽喉,鄂西门户”之称的巴东是巴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长阳县城广场上,每晚男女老少都会聚在一起跳“撒叶儿嗬”。“撒叶儿嗬”7条粗犷豪迈的土家汉子,清一色土生土长的巴东农民。集结前,黄本红、邓学红正在宜万铁路建设工地打工;许艺才、胡明盛与神农溪歌舞团的演出合同已到期,在宜巴高速路建设工地打工;谭文署和老婆一起到福建打工去了;李开文在自家开的小商店里忙着。谭文署赶不回来,后来换成了许昌国。

    7人中,35岁的“老大哥”谭学聪的个人素质最全面,作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已不再靠口传心记来被动传承民族文化,而是在传承中不断创新。

    遇伯乐,扎根民间挖苗子

    酒好也怕巷子深,千里马也要遇伯乐。以王原平、雷子明、牟廉玖、唐静平、贺沛轩、王丹萍等为代表的湖北音乐人,他们或长年扎根巴东民间采风、或本身就成长于鄂西这块民族音乐的乐土,好苗子也就自然被他们所发现。

    幸遇伯乐的王爱民,被调入宜昌市群艺馆,如同一株幼苗破土而出。2006年,第12届“青歌赛”增设“原生态”唱法比赛,王爱民、王爱华以“农民兄弟”组合形式第一次走进央视演播大厅。但由于经验不足,仅获得决赛第9名,但这一并不算好的成绩却极大地激励了湖北团队。

    “撒叶儿嗬”组合发掘过程相对简单,7人都是当地民间艺人,自幼学习土家族的撒叶儿嗬和山民歌,男声女腔、高腔演唱为其最大特点。2008年“撒叶儿嗬”组合与“土苗兄妹”同时参赛,无奈两强相争必有一伤。为保“土苗兄妹”顺利冲金,“撒叶儿嗬”牺牲不小。

    王原平说,同样是原生态,唱法也有高下,“也是在近几年,产生了不少优秀的原生态演员”。今年再战“青歌赛”,谭学聪准备好6首歌曲,其中有3首新歌《穿号子》、《薅草山歌》、《石工号子》,都出自他的构思。

    巧整合,催生出“土苗兄妹”

    回首夺金经历,湖北代表队总领队贺沛轩说:“地方代表队要想在全国取得好成绩,不从特色上取胜,就无路可走。”王原平则提到“整合”:“不整合就没有冲击力,但整合要有的放矢,切忌盲目。”

    2007年10月,第13届“青歌赛”湖北赛区选拔赛启幕,父亲刚刚去世,王爱民、王爱华兄弟俩没有参赛。结果,由湖北民族学院选送的“木叶兄妹组合”和由恩施宣传部选送的“直尕多组合”获得选拔赛第二名,可是“选才”经验丰富的贺沛轩清楚:无论哪一组,拿奖有可能,冲金欠实力。

    “土家男、苗家女,如何不能同唱一首歌?”贺沛轩大胆设想,“那天中午,王爱民在一旁唱,王原平在一旁轻声和,突然就不约而同地想到要对组合进行创新”。一拨人七嘴八舌,很快就把演唱曲目、配对人选初定下来。

    两个月后,“农民兄弟”接到通知,赶赴武汉录音,尝试组建“土苗兄妹”——“农民兄弟+“木叶兄妹”中的吴娟+“直尕多组合”中的张明霞,向2008年“青歌赛”发起冲击。

    王原平分析,恩施虽然叫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但苗族音乐并不突出,“把土家族的男声高腔与苗族音乐整合,现实中根本没有。考虑到土家族、苗族本身就混居在一起,既体现土苗两个民族的和谐相处,又是两种原生态风格的有机融合。”

    整合效果正如“土苗兄妹”中吴娟所说,“土家是一捧土,苗家是一棵苗,苗在土里长,土苗不分家。”

    夺金奖,去芜存精渠自成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作为一个地方作曲家,要想创作的歌曲在全国打响,一是要坚持地域特色,二是要考虑到民族性,最后就是音乐上有个性”,很长一段时间里,王原平把眼光投注在了三峡。他惊讶地发现,土家人能歌善舞,民风淳朴,却有着山一样的勇猛乐观。

    成长土壤、音乐悟性、嗓音条件,拿奖水到渠成,王原平等人要做的就是去芜存精。以今年“撒叶儿嗬”为例,《撒叶儿嗬》、《薅草山歌》、《石工号子》等一共准备了5首曲目,王原平说,“虽说是纤夫、农民,但这些人在当地旅游景点演出,早已被商业化了,首先得把商业味的东西全部拿掉,再把不精彩的地方去除。整合也不是简单地编排,演出状态也要发生改变。事实证明,撒叶儿嗬来一个也唱得好,来一群也唱得好,今年就连帮腔的歌手都得到了评委充分认可”。

    王原平说,“我们将这些原生态的民族艺术比喻成一棵树的根部,一定要保护好树的根部,把原始资料存好档,再进行复制、创新,才能将民族文化发扬光大。”

责任编辑:admin
现在有人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 
相关文章
企业服务
每日关注
图文推荐
热门乐器老师
最新培训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网站声明 | 隐私保护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网络用户服务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