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达妮”合唱团在演出
七年磨剑,声名鹊起。
在绿城南宁,在壮乡广西,提起武鸣县“尼达妮”合唱团,人们总是骄傲不已。
只长到七岁的“尼达妮”合唱团,是南宁市倾情打造的民族少儿合唱团。一群天真烂漫的少年儿童,遨游民歌艺术的海洋里,在音乐的殿堂里展现魅力,在乐坛赛事中摘取了一顶顶桂冠。
如今,“尼达妮”已成为闻名壮乡的文化品牌,引来了世界关注的目光。这个炎炎的盛夏,“2010年世界和平合唱节组委会”寄来邀请函,邀请武鸣县“尼达妮”合唱团于今年8月3日,赴大西洋彼岸的世界音乐之都——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参加“2010年世界和平合唱节”的演出。
“尼达妮”,再一次让人们注目!
在“三月三”歌圩上一炮打响
为弘扬民族文化,武鸣县每年都要举办“中国壮乡·武鸣‘三月三’歌圩”活动。为增强歌圩活动的亮点,2003年春,武鸣县决定组建一个由新生代为成员的民族少儿合唱团,传承武鸣优秀民间山歌,打造一张具有壮乡特色的民族文化精品名片。“尼达妮”合唱团应运而生。
“尼达妮”,壮语意为“美丽的小姑娘”。2003年3月,在武鸣县县委、县政府等部门的倾力推动下,由清一色小姑娘组成的“尼达妮”合唱团挂牌成立。
武鸣县城厢镇第四小学文体活动活跃,“尼达妮”合唱团成立之初的小演员全为该校小女生。但要发展壮大一个合唱团队伍,成员必须来自“五湖四海”,随着武鸣城厢镇第三小学、武鸣县实验小学等多所学校一批具有文艺特长女生的加入,合唱团有了新鲜血液。上百名清一色的小女生,年龄从5岁到13岁不等,她们既懂得讲壮话,又喜欢唱歌,有一定的声乐基础,让“尼达妮”合唱团刚成立就有了一定的专业艺术水准。
紧张忙碌的排练开始了,问题也随之来了。孩子毕竟是孩子,在三分钟热度过后,面对枯燥繁缛的山歌歌词,小女生陆续表现出厌倦情绪,一些同学还打了退堂鼓。一些有误解的家长,担心孩子的课程跟不上,开始阻止孩子参加合唱团培训。“培养少儿民族歌唱人才,既可以将本土民族文化发扬光大,又可以提高孩子们的综合素质,我们决不轻言放弃!”学校领导、班主任和科任老师一次次地挨家挨户家访,反复做学生和家长的思想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小演员们变得有集体荣誉感了,兴趣倍增,家长们也通情达理,大力支持孩子参加合唱团。
“‘回心转意’的这些娃仔真犟,平时的排练是非常艰苦的,但她们很少叫累!”合唱团辅导老师林夕惠告诉记者,为了能在2003年4月举办的首届“中国壮乡·武鸣‘三月三’歌圩”开幕式一炮成名,“尼达妮”合唱团的小女生每天总是起得比其他同学要早,回家也总是比其他同学要晚。有一次,合唱团成员陆亭吉同学连续感冒了好几天,但她却从没缺过一场训练,站在舞台上的她,总是展现出自己最甜美的笑容;童蕾同学每天上学放学都在路上默背着歌词,女生们也就“有样照样”,让一首首优美动听的壮乡山歌盈满求学路……
无数次的挥汗洒汗,“尼达妮”合唱团在人们期待的目光中茁壮成长。2003年4月,由100名小女生组成的“尼达妮”合唱团身着鲜艳的民族服装,在首届“中国壮乡·武鸣‘三月三’歌圩”首次亮相。这群天真可爱的壮家娃仔,绽放一张张如花的笑脸,深情演绎着一首首壮乡民歌,那充满童稚的歌声,有如画眉啼啭,更似泉水叮咚,荡涤着台下上万名观众的心扉。
随着壮语山歌《迎客歌》一曲终了,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尼达妮”终于一鸣惊人!
壮族特色成亮丽风景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是一条被无数范例证明了的艺术“定律”。以弘扬传承壮族民族文化,培养少儿民族艺术人才为己任的“尼达妮”合唱团,自然深谙其道,合唱团的演唱歌曲主要以壮族山歌为主。
细心的人们不难发现,在为“尼达妮”合唱团“量身定做”的歌曲中,作品充盈着“壮家人”、“红木棉”、“五色糯米饭”、“吉祥酒”、“壮族铜鼓”、“壮锦”等极具民族特色的壮乡文化元素,合唱团倾情演绎的《壮乡五色饭》、《迎客歌》、《一世交朋友》等作品,民族特色浓郁,洋溢着壮乡风情。
“壮乡木棉红映天,喜邀客人游壮乡;先尝壮家五色饭,再饮两杯吉祥酒。五色花开满山坡,五色香糯等你尝;请到武鸣唱山歌,请你品尝五色饭……”这首《壮乡五色饭》的壮语山歌,就多次由“尼达妮”合唱团在大大小小的文艺舞台上重复演绎着,征服了一拨又一拨国内外观众……
与时俱进是这个时代的特色,“尼达妮”的民族特色也在不断创新。合唱团演唱的歌曲,都在保留山歌古老曲调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使之更加丰富多彩。合唱团指导老师黄榆婷介绍说:“创作的时候,我们在保证民歌韵味不变的前提下作了不少创新。比如,以前的歌调比较低沉,在改编时我们做了适当提高,并开拓性地揉入诸多现代电子乐器伴奏,通过以壮语为主要语系的山歌合唱形式,用童声加以演绎。在演绎时,我们还特意增加了领唱和形体表演等环节。这样一来,单声部合唱就变成多声部合唱,形体表达的语境也由单调变得立体了。”
在外形包装上,“尼达妮”合唱团也深深烙上了民族的元素。合唱团成员在表演时,人人身着一种被称为“镜面青天衣”的服饰,这种武鸣壮族传统服饰的颜色主要是蓝色调,有着很深的壮族文化渊源,让人耳目一新……
唱壮歌,着壮服,一群“蓝色精灵”,让壮歌嘹亮。“土里土气”的“尼达妮”合唱团,自打亮相的那一天起,就以独特的舞台形象和美妙的山歌而闻名!
在音乐的殿堂里风光
自2003年在首届“中国壮乡·武鸣‘三月三’歌圩”一炮走红后,“尼达妮”合唱团不断在文艺舞台上崭露头角。
在每年“中国壮乡·武鸣‘三月三’歌圩”和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上,“尼达妮”合唱团都被主办方当做重头戏来打造,当做品牌栏目来推广。那纯真的壮家童声,悠扬的壮音旋律,炉火纯青的演唱技巧,颇具特色的壮乡“镜面青天衣”服饰,让国内外观众沉醉不已。
壮族山歌溢满坡,壮乡娃仔歌也多;好比山中画眉鸟,开口出来都是歌。2009年10月20日晚,在第十一届南宁国际民歌节暨第六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开幕式《大地飞歌2009》晚会上,武鸣“尼达妮”合唱团39名小歌手用原生态的演唱方法,与来自捷克的布拉格之春合唱团,同台合唱了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征的云南民歌《猜调》,中西民族音乐的完美“碰撞”,成为了晚会的精彩亮点,掀起了晚会的高潮。
今年3月9日晚,由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联合主办的“华彬低碳音乐会”在北京华彬歌剧院隆重举行。在绚丽的灯光下,在多彩的舞台上,武鸣县“尼达妮”合唱团4名身着壮族“镜面青天衣”的小女生,亮出天籁般的歌声,倾情演唱《壮家五色饭》和《只有山歌敬亲人》等壮乡山歌,那甜美的歌声和独具魅力的壮族风情,深深征服了现场观众的心,剧场内掌声如雷……
“尼达妮”合唱团成立7年多来,参加了上百场次的比赛与演出,先后摘取了第二届中国儿童音乐节大赛音乐类金奖和新作品创作奖、首届中国—东盟青少年艺术大赛金奖等多项奖项。在前两年举行的“青春中国青少年艺术展评”总决赛中,“尼达妮”合唱团夺得6个一等奖,名列全国所有赛区前茅;第二届中国儿童音乐节评出的声乐类节目金奖和新作品创作奖仅各一名,而这两个最高奖项全部被“尼达妮”合唱团收入囊中……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相信,今年8月3日那场维也纳金色大厅的浪漫之约,必定会让“尼达妮”这个壮乡品牌,在世界的艺术舞台上唱得更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