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年轻人都关注个人主义、消费主义的文化,如果只是用教科书上平面文字的教育,确实难改变。在巴西,音乐老师担任了学生个性、品德塑造的主要角色。”昨天(29日),在杭州萧山举行的第20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社区音乐教育专题会议上,来自萨尔瓦多巴伊亚州音乐联盟学院的Flavia Candusso女士,给中国音乐老师打开了新窗户。
在巴西的中小学,孩子要学一种传统的安哥拉卡波耶拉舞,表演时,两名起舞者在中间,十几名伴奏者围坐周围,各自掌管手中不同的打击乐器,合作演奏出和谐的曲调。“舞蹈中,每个人有各自的职责,拥有同样的地位,没有合作精神和斗志,很难在这个载歌载舞的团队中胜任任何角色。”Candusso女士认为,音乐制作并非真空,当它与文化和教育有效结合就能达到更好的育人目的。
“眼下我们还是以课本为主轴,展开教学模式。”杭州某小学的音乐教师告诉记者,目前国内的中小学音乐课,还处在几十个学生一箩筐操作的阶段。到了期末考试,仍是笔试和唱歌两大考查。“尤其到了中学阶段,有不少学生甚至带着主课习题去欣赏音乐。而不少真正对音乐狂热的学生,也无法在音乐课堂上吃饱,只能到校外的机构作音乐教育补充。”
即将正式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到,要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从国内目前的大环境看,音乐教学正在朝着多元的方向发展,在这方面,国外的一些例子有些参考性。记者采访了现供职法国兴业银行澳洲分行投资银行部的吴海峰,他在高中时留学澳洲,他说,学期开始前,学校先按照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及了解程度,把选择同种类型音乐的学生集合起来。例如摇滚组,学校会请专业老师来教课,他们很有可能就是摇滚明星,这么一来,中学生就来兴趣了。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