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已沉入谷底的中国音乐工业来说,谁来复兴,谁来拯救?这是个值得玩味的问题,但眼下,这个问题似乎有了正解。从北京到上海再到深圳,几近崛起的音乐产业园区或许是条通往罗马的路。音乐产业能就此起死回生吗?谁也不好说,但希望毕竟摆在了前方。
平谷区
打造“中国乐谷”
如今, 有着20年提琴制造历史的平谷区,正在将传统的乐器制造产业,向文化创意产业升级。据平谷区区长张吉福介绍,平谷区将以乐器制造为基础,建设一个集研发、生产、交易、创作、演出、展览于一体的中国音乐产业园区,打造“中国乐谷”。
投资
200亿元打造五大音乐园区
早在20年前,东高村镇农民就开始从事小提琴生产。2009年,该镇的提琴产量已达30万把,远销到欧、亚、美、澳四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世界提琴总产量的近三成。产品线也从单一的提琴生产,扩展到二胡、贝司、吉他、铜管乐、打击乐等系列乐器。
据平谷区发改委副主任张立新介绍,此次即将建设的“中国乐谷”将以东高村镇为核心,初步规划占地10平方公里,分三个阶段到2020年全面建成,计划投资200亿元,分为乐器产销基地、音乐创作园区、无线音乐基地、主题文化娱乐区和服务配套区等功能区。园区建成后,可吸纳从业人员5万人,年产值300亿-500亿元,将填补中国音乐产业没有聚集区的空白。
运营
1亿元政府资金已到位
“目前,‘中国乐谷’已经争取到了市政府1亿元的投资平台资本金补助资金,而我们还将通过这笔资金进行融资,用于集聚区内的基础设施、市政设施建设工作,完善集聚区功能,为招商引资做准备。”张立新表示,按照构想,未来园区将划分为三大功能区:音乐核心产业区、音乐主题文化娱乐区、服务配套区。
音乐核心产业区将是园区基准价值和品牌形象所在,对音乐产业链的形成和完善具有强大的示范和聚合作用。该区域以乐器制造交易为原地,整合创意设计-制作加工-音乐创作-演奏演出-展览销售等环节,打造耦合式的完整产业价值链。核心区内主要包含乐器制造集散区和音乐文化创意区。
音乐主题文化娱乐区,将具备创造巨大效益的经济功能,同时也将承担向大众普及音乐知识、感受音乐魅力的社会功能,是确保“中国乐谷”项目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平衡区域,该区域将以少年和普通家庭为主要营销对象,建成国内首家以音乐及其相关内容为核心的集娱乐休闲和时尚科技为一体的国际主题音乐公园,具体将包括“一大博物馆”、“两大秀场”、“三大互动地带”、“四大体验街区”。
而服务配套区则将扮演为核心产业区和主题娱乐区提供软硬件支持,为在园区内工作、休闲的音乐人和观光者提供便捷、舒适的工作、居住、游览环境。该区主要包括两部分:餐饮酒店业和国际音乐酒店等特色配套区。
优势
人才+公司集聚
“中国音乐学院可能将在平谷区开办分校。”张立新介绍,中国音乐学院的音乐教育资源正在向平谷区倾斜,在平谷区开办分校、开展音乐培训、举办器乐大赛等,让平谷区“不但有能制造乐器,还要有会使用乐器的人”。今后,平谷区还将跟更多的音乐院校合作办学,力争成为全国培养音乐人才的摇篮。今年,平谷区已在全区小学普及乐器教育,要求每一名小学生至少要学会演奏一种乐器。
对于吸引其他音乐创作人才,张立新表示,未来“中国乐谷”将为众多音乐人提供大量的录音棚,方便每个音乐人制作音乐。而针对北京现场音乐的大量缺口,“中国乐谷”也将设立户外演出的平台提供给原创音乐人展示自己的才华。
“未来音乐学院的大师工作室,也将陆续向平谷区转移。规划中的音乐园区,将吸引音乐公司总部和原创音乐工作室入驻,建设包括创作中心、制作中心、录音中心、摄影摄像中心、推广中心等音乐产品生产线,发展音乐产业。”张立新说。
深圳
梅沙原创音乐基地
梅沙原创音乐基地由原创音乐资深操盘手许晓峰策划并融资创办,于2008年5月第四届文博会期间挂牌,2009年5月第五届文博会期间正式运营,是深圳乃至全国首个以原创音乐为主题的产业基地。整个音乐基地由金沙街泊岸一二楼6000余平方米物业、大梅沙愿望塔及音乐广场组成,总面积1万余平方米,集音乐培训、制作、发行、销售、展览、论坛、演出、节庆、演员经纪及后续产品开发为一体。
目标
一年10张专辑、10个新人和100首歌
音乐基地在大梅沙金沙街,拥有录音棚、制作人工作室、排练室等公共设施。基地将这些设施提供给原创音乐人免费使用,并与众多知名制作人联合制作音乐、包装推广新人歌手。截至今年5月,音乐基地出版发行唱片专辑10张,入驻企业12家。
目前梅沙基地正处在快速建设期,并力争成为集音乐产业上、中、下游于一体的展示交易平台。目标是一年推出10张专辑、10个新人和100首歌。目前基地已与张亚东、小柯、水木年华等国内顶尖音乐制作人工作室签约并首创了摇滚榜(与新浪合作)和民歌榜、流行榜(与网易合作),力图充分利用门户网站的作用,以及演出、互联网等平台和媒介,给艺人提供全方位的推广平台。
投资
梅沙音乐基地首期投资5000万元
今年5月13日,梅沙原创音乐基地首期投资5000万元,打造全国原创流行音乐演唱院线。深圳梅沙音乐文化有限公司于2008年9月成立。法定代表人许晓峰为中国娱乐圈顶级操盘手,1999年至2005年任华纳唱片中国(香港)有限公司、北京中文华纳文化有限公司总裁。梅沙原创音乐基地将成为国内首个以音乐为主题的文化产业基地、华语音乐最大生产交易平台及国际音乐文化产业交易中心之一。
同时,梅沙原创音乐基地还与水木年华科技文化公司、水木年华音乐电影《绝版青春》签约,《绝版青春》计划投资2000万元,由水木年华成员卢庚戌及新锐导演左小岸担任导演,国内多位原创音乐人将参与演出,将于2011年上映。
许晓峰表示,原创流行音乐发展必须要有沃土,适合原创音乐现场演唱的场所是推动原创流行音乐的重要因素。原创音乐产业基金计划选取全国重要城市的老旧演出场馆进行改造,使之成为原创流行音乐现场演唱的主要阵地。
运营
造六大平台推进音乐发展
梅沙音乐文化有限公司主要经营范围为:大型文化活动策划、文化咨询、文化交流等。公司基本构架由四大中心及两个节庆6部分内容组成:
一是产业中心:引进国内流行音乐公司总部或分支机构,目前意向进驻音乐基地的企业有创盟音乐、太合麦田、华鼎文化、北京德林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韩国希杰公司、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华夏之声等。建立张亚东、小柯、李泉、丁巍、高晓松等10名国内顶尖音乐制作人工作室,建立独立音乐人集散地。
二是娱乐中心:建设流行剧场,成为歌友会、音乐剧、小型演唱会举办地。建设星光大舞台,成为广场音乐会、沙滩音乐节的举办地。
三是培训中心:引进太合麦田培训中心,主要培训音乐制作人、录音师、编曲等技术人才。引进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培训中心,主要培训文化产业经营人才。建立梅沙社区艺术培训中心,举办盐田区、梅沙街道和社区的文化艺术公益性培训。
四是歌迷中心:利用愿望塔底的展览馆及音乐体验馆,其余时间用于展销唱片、乐器、音乐图书及明星后产品,举办明星见面会、签售会等。组建歌迷俱乐部有限公司,开发明星后产品,举办与歌迷相关的各类活动。成立中国歌迷网,成为明星后产品网上销售中心。
五是沙滩音乐节:它是深圳十大文化品牌之一。在音乐基地强大资源作用下沙滩音乐节的内涵和层次将得到再次提升,使之更加受到市民的喜爱,符合十大文化品牌的形象。
六是中国流行音乐颁奖典礼。通过音乐基地建设,打造中国流行音乐榜,并通过举办每年一次的流行音乐颁奖典礼,把梅沙打造成更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国际知名城区。
融资
音乐基地将融资2000万元
在投融资和产业交易方面,梅沙原创音乐基地与国影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联合发起原创音乐产业基金,每年举办中国民族民间原创音乐交易博览会和音乐产业投融资洽谈会,用于投资音乐基地合作的艺人和项目。目前,该项目已投资200万元。
今年内,音乐基地还将融资2000万元,成立股份制音乐产业公司,完善产业基地的商业模式和产业平台。同时,与全国十几家剧场和数十家酒吧结成现场音乐联盟,用于推动合作音乐人的现场音乐演出和CD销售。截至今年5月底,举办了各类大型文化活动超过50场。
中国音乐产业投融资洽谈会也是梅沙原创音乐基地分会场的拳头产品,洽谈会由海内外投资机构、唱片公司、发行公司、经纪公司、演出公司、网络公司、数字出版商数十家共同参加,洽谈音乐产业链各环节投融资并签约中国音乐产业基金、水木年华品牌数码产品开发等项目,总成交额预计超过1.5亿元。
上海
国家音乐产业基地
7月16日,上海新汇文化娱乐集团在上海隆重举行“国家音乐产业基地音乐制作中心开启仪式”。让上海再次成为全球音乐产业的新焦点。向世界展现中国音乐产业的未来发展和方向,对亚洲音乐产业与世界音乐产业的发展融合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规划
海派风格 音乐重镇
上海新汇文化娱乐集团副总裁朱刚对记者表示,“音乐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美国都称为版权产业。国内音乐产业与国外差距很大,在全球唱片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如何振兴音乐产业?如何推动音乐产业的集聚发展”?基于这种思路,新汇集团提出了音乐集聚区的设想,整个设想思路得到了新闻出版总署的支持、认可、批准。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曾是远东地区流行音乐中心的上海,将以“国家音乐产业基地”的新身份吸引全球音乐行业的目光。
“目前,筹建工作初现雏形,特别是精心建造的音乐制作中心已初具规模,这里将建造一座设备先进的录音棚,同时配套建设数个小型录音棚以应对不同的录音制作需要;建造一个适合录制影视综艺节目的录影棚;打造先进的母带制作中心等。”朱刚表示,“总面积是7683平方米,虽然面积有限,但除了以上先进的硬件设备之外,整个平台更将以优质的服务吸引来自全球的音乐,满足全球音乐产业间的相互交流,使上海在成为远东音乐重镇的路上更进一步”。
初衷
音乐产业集群化成当今发展趋势
朱刚认为,我国创意产业总体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虽然在总量上已具备相当规模,但从数据统计来看,一些原创性和创新性要求较高的行业,比如音乐行业在整个产业中表现并不突出。同时,我国创意企业单体规模普遍比较小。据统计,资产总额在50万元及以下的企业占所有创意企业的40%以上,营业收入在50万元及以下的企业更是占所有创意企业的60%以上。音像出版单位普遍单体规模小,传播能力弱。
那么,作为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朱刚认为,创建音乐创意产业基地是一条值得探索的路径。他表示,在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的大背景下,产业的集群化成为当今产业发展的趋势之一。具体来说,产业基地的集群优势首先在于业态完整,即汇集众多相关企业,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共享诸多产业要素,降低企业交易成本,实现效益最大化;互补产业可以产生共生效应,获得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的双重效益。另外,产业基地的集群优势在于信息共享,使创意商品化,形成创意活力;产业基地既是创意生产的核心区域,又是产品的交易中心。产业基地还可以集聚人气,通过辐射功能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
对于音乐创意产业基地的前景,朱刚认为,通过对其进行规划布局和逐步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完善产业链,实现产业发展环境的优化和产业支柱领域的健全,可以为音乐基地从概念走向实践、从萌芽走向发展创造坚实的基础。同时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突破我国音乐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将音乐创新与技术、商业融为一体,争取每年产生一批在海内外有影响力的中国原创音乐作品,从而带动和促进音乐产业的整体发展,为我国音乐产业的集聚发展探索成功之路。
运营
政府支持与市场运作相结合
“我们将实行政府支持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实行专业化管理:聘请海内外专家学者担任顾问,对战略、规划等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咨询;通过市场化运作,进行物理空间的开发、招商引资、平台建设等;滚动式推进与开发。同时以重大文化项目为抓手;优势整合,如整合音乐出版传媒企业和战略投资者,引进海内外知名音乐集团公司,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音乐企业股份制改造,支持条件成熟的音乐企业上市融资等。 整合海内外各种优势资源,积极推进音乐产业的发展,形成良好的内循环。”朱刚表示。
“新汇集团已经形成了完整的音乐产业链,但推动整个音乐市场的发展不是一家公司能完成,需要联合国家大的音乐企业发展。”朱刚表示。成立于1997年9月1日的新汇集团,是由上海市委、市政府直接牵头,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等出资组建,并由市委宣传部直接主管的我国首家跨媒体经营的音像产业集团。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新汇集团现拥有全资成员单位及控股、参股公司20家,已初步形成了以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编辑、出版、发行为主,光盘复制、生产、物流相配套,并逐步向影视、动漫、演艺、网络等领域拓展的产业体系。
建设
国际唱片协会将入驻园区
朱刚向记者介绍,国家音乐产业基地(上海)旨在通过整合新汇在发展音乐产业方面的各种优势资源,形成辐射效应和集聚效应,建成以原创内容为核心、聚合较为完整产业链的音乐产业集聚区。引进国内外的创意、制作、经纪、代理、咨询、教育、营销等机构,打造“东方音乐梦工厂”,推动中国音乐作品“走出去”。
首个落户上海的“国家音乐产业基地”更将以优质的服务吸引来自全球的“音乐海漂”。目前,基地已经引起国内外音乐界人士的极大兴趣,目前,国际唱片协会驻中国公司也表示要落户。一基地多园区,功能多元:教育、制作音乐与时尚功能放其他区。以虹口区辽宁路46号为原始支点,做好基地一期的建设;同时,在上海徐汇区等区开发形成入驻园区,使原创音乐的影响力最大化。
国家音乐产业基地(上海)会努力将音乐创新与技术、商业融为一体,通过一系列创新创造活动,每年产生一批在海内外有影响力的中国原创音乐作品,形成音乐出版产业的海派新特色和国际竞争力,从而带动和促进音乐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为我国音乐出版创意产业的集聚发展探索成功之路。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