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音乐院校 > 教育资讯 > 正文

诗篇在音乐中流淌 旅美回归钢琴家张青音乐欣赏

2010年08月03日    来源:神州乐器网    


诗篇在音乐中流淌 旅美回归钢琴家张青音乐欣赏

    肖邦是中国人民熟知的波兰“钢琴诗人”,能真正演奏他的音乐,并能理解诗人悲奋心情的人不多,旅美回归钢琴家张青是其中之一。在昆明剧院的星光舞台上,我们感觉到伟大的钢琴诗人灵魂再现,也感受到青年钢琴家张青内心澎湃的激情。

    降b小调谐谑曲,作于1837年,这是肖邦4首谐谑曲中最著名者,献给费斯登西斯丁伯爵之女。由急板半音量柔声的第一主题第一乐句开始,然后是轻快与优美,然后沉迷于思念、诧异与憧憬,终结部有力而又热情。这首谐谑曲非常有名,曲调耳熟能详。青年钢琴家张青精准地演绎出这首曲子的风格。《我的祖国》是肖邦的心声,也是波兰人民的情怀,肖邦一生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紧紧相连。他的灵魂永远与祖国并肩战斗,当我们聆听到这首《c小调练习曲》时,也不禁被肖邦的爱国主义情怀所震撼、所感染。

    《c小调练习曲》是肖邦创作的27首练习曲中流行最广的一首。创作于1831年9月,肖邦离开祖国去巴黎,来到德国斯图加特时,听到了波兰起义失败而陷于帝俄之手的消息,内心深处沸腾着剧烈的激情和愤怒。人们又把这首练习曲称为《革命练习曲》。青年钢琴家张青找到了自己的共鸣,把自己的爱国情怀融入了这首曲子,让人感受到了伟大的音乐家肖邦对祖国的热爱,激情的音符在指尖流淌。

    匈牙利钢琴家李斯特《靡菲斯特圆舞曲》曲中的靡菲斯特就是歌德剧作《浮士德》中的魔鬼。李斯特的这部作品原来是一首钢琴独奏曲,作曲家在1862年将它改编成约10分钟长的一首管弦乐交响诗,而后又将其发展成为总共约70分钟长度的三乐章交响曲《浮士德》中的终乐章,钢琴版的《梅菲斯托圆舞曲》则堪称是李斯特炫技作品的代表之作。这首难度极高的作品堪称钢琴曲中的难攀的高峰,能演奏下来已属可贵,能将其中的深意理解出来并不容易,张青做到了。

    张青很西化,但那是很表面的风格,比如他是查理·张,也可以是“查理”,但是,张青确有一颗真正的中国心,他不惜万里迢迢,回归祖国,回到云南,走遍云南山山水,寻找发现和培养云南民族钢琴人才,培养教授世界一流的钢琴人才,这本身就需要巨大的勇气。张青是自信的,多年的历练,他可以有和肖邦一样的爱国情怀,也可以有李斯特一样天才的激情,一首《魔鬼圆舞曲》(《靡菲斯特圆舞曲》),张青将高度的技巧与理解结合,把魔鬼靡菲斯特从他的指尖“释放”了出来,在他演奏的钢琴诗画中,我们看到波兰的田园美景,波兰人民的意志,肖邦的诗意;也看到了中国的黄土高原(《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以及百老汇的经典《猫》。

    演奏结束了,人们不愿离去,三次经久不息的掌声之后,查理又为大家演奏了《友谊万岁》,《小宝贝》,孩子们还是不肯离去,张青最后以饱满的激情,演奏了《五星红旗高高飘扬》,人们和起了有节奏的掌声,大家的心中燃起了和张青一样的爱国激情。

    青年钢琴家张青曾同时被三个专业录取,同修三个专业的课程,并保持领先,学的是艺术类的专业,难度不可谓不大,后来在美国拿了十个全美或国际级的钢琴比赛第一。他做到了,真正是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因为在他心中有着对祖国的最深情的热爱。

    张青与另一名在国内已经出名的青年钢琴家朗朗在美国同样有名。不久前张青回到云南,做回“云南女婿”,拥有“绿卡”的他在美国和他的云南籍妻子杨芳生活多年后,决定回到云南,这是这对夫妇在周游列国后的最终选择。在美国,他们有美式中产阶级的家,优裕的生活,但他深爱他的妻子,选择了回到国内,回到彩云之南。在云南,张青最想做到的是一个近乎崇高的目标,培养中国的肖邦,这位培养出研究生级人才的年轻的钢琴家,这个成为全美利伯拉齐百名钢琴家的博士,把培养云南少数民族钢琴人才,培养中国一流,世界水平的钢琴家,把这个信念当做自己的使命。

    张青是一个善于言辞的人,演出结束后,他的学生们早早等在台下,排队为他献花,还有来自钢琴之都的深圳学子不远千里前来向其讨教,孩子们与他合留念,而他只是甜甜地笑。

责任编辑:admin
现在有人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 
相关文章
企业服务
每日关注
图文推荐
热门乐器老师
最新培训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网站声明 | 隐私保护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网络用户服务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