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音乐院校 > 教育资讯 > 正文

音乐节井喷季 中国制造伍德斯托克

2010年08月04日    来源:神州乐器网    


音乐节井喷季 中国制造伍德斯托克


音乐节井喷季 中国制造伍德斯托克

    1969年,一帮嬉皮士、摇滚乐迷、民谣人士、反战青年在临近纽约的贝塞尔地区的草坪上,举办了一场空前绝后的文艺大汇演,近半个世纪之后,大导演李安拍了一部叫《制造伍德斯托克》的电影来向其致敬。对我们而言,这便是户外音乐节的前世。而在今生,“不是在音乐节,就是在去音乐节的路上”已成为时下最IN的青春口号。自2000年国内涌现首个案例——迷笛音乐节以来,适逢今夏,我们又破天荒地遭遇了第一个音乐节井喷季,以“张北草原”“苏州活力岛”“杭州西溪有爱”为首的十多个户外音乐节轮番登场,互拼人气……不难遥想,一个中国制造伍德斯托克的时代似乎就要来临。

    一场中国文化的“洋务运动”?

    就在四五年前,一提到国内户外音乐节,你讲得出名字的恐怕只有一个“迷笛”;一说到这个词,知情者恐怕还会想到美国诗人杰克·凯鲁亚克写在小说《在路上》里的名言——“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再看看今朝,户外音乐节的建设进度都快赶上“西部大开发”“到二、三线城市去”等官方宣传语了,与房价的增长率几乎持平。仅列举排在今年7至10月的:张北草原、杭州西溪有爱、牛鱼嘴山水、苏州活力岛、鄂尔多斯、长城探戈坞森林、无限星空、房山、雪山、青岛金沙滩、门头沟京浪……短短4个月内,近20家旗号揭竿而起,平均每周举办一个,户外音乐节的爆发之势正如油田井喷,似乎再难耐的酷暑天,也打击不了都市年轻一族直奔户外的热情。更令人大跌眼镜的是,除张北草原和雪山音乐节外,这些项目基本皆为首次承办,不少资深玩家在听到这则消息后,幸怏怏地露出“中邪了”的表情。

    算上已有数届经验的摩登、草莓、西湖、成都热波、重庆竹林和北京民谣等,还有传奇色彩大于现实意味的迷笛、贺兰山和雪山,这些贴上“中国制造”标签的大型户外音乐节历经换血、拼接、拆卸、包装和升级,构成了中国音乐产业链上仅次于选秀的又一全民活动。即便如此,我们的音乐节数量及规模,还未追平面积和人口分别不及中国的十分之一与百分之一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1969年的美国伍德斯托克音乐节,共有45万人参与,恰如那个时代最为华丽的收尾,让世人铭记住了整个20世纪60年代。目前,中国户外音乐节的最高观众人数纪录是超越10万,并开始逐渐为国际顶级奢侈品牌所关注,与政府部门的合作模式也日趋理性、成熟……差异的鸿沟固然健在,但中国有超过4亿的年轻人,打造出一个中国的伍德斯托克理应是并非遥不可及的梦幻。

    筹办大小音乐节,多少有点类似当代中国文化的“洋务运动”。从最初的追求精神解放的自由宣言,到现今更切实际的大众娱乐,也许,一次次的圈地、考察,未必就能为我们划出一片远离喧嚣的青春理想国;纵然乌托邦的梦想早已泯灭,提倡爱与和平的音乐节文化依然是一部可以随手扔给都市乐活族的健康圣经。

    不论2012的预言是否将成真,那些不是正在音乐节,就是正在赶往音乐节路上的人,总是最快乐、最幸福的……

责任编辑:admin
现在有人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 
相关文章
企业服务
每日关注
图文推荐
热门乐器老师
最新培训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网站声明 | 隐私保护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网络用户服务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