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音乐院校 > 教育资讯 > 正文

柳琴戏“柳暗花明” 民间戏曲拉魂腔踏上复兴之路

2010年08月14日    来源:神州乐器网    

    栩栩如生的脸谱、喜鹊闹梅的吉图案、声情并茂的唱腔、乡俗民韵的再现……8月12日,山东临沂的柳琴小剧场内,灯光闪烁,人头攒动,随着阵阵锣鼓声和柳叶琴声,传统柳琴戏《父子结拜》拉开序幕。戏台上,演员们正在倾力地演出;戏台下,观众们看得如痴如醉。临沂柳琴剧团的负责人宋兆连

    说:“小剧场的诞生是柳琴戏 生存发展中一件大事,诞生二个多月来,柳琴戏渐渐告别了‘山穷水尽’的尴尬,走上了‘柳暗花明’的复兴之路。”

    被列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柳琴戏,俗称“拉魂腔”,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的临沂,广泛流传于鲁苏豫皖接壤地区。因其剧目丰富、唱腔优美、表演质朴,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受众曾达数千万。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文艺形式的多样化发展,传统戏曲柳琴遭遇了从兴盛走向衰落的命运。

    近年来,临沂采取多项措施挽救柳琴戏的命运,着力营造柳琴戏复兴的人文环境,只要有重要活动,必定有柳琴戏的倩影;设立了柳琴戏艺术研究所、柳琴戏音乐研究中心,积极开展让柳琴戏贴近当代受众群体的研究,从而指导艺术生产;建成专门网站,借助现代手段宣传和传播柳琴戏。2007年,大型新编柳琴历史剧《王祥卧鱼》作为中国(临沂)书圣文化节上的压轴大戏,赢得好评如潮,原汁原味的艺术魅力征服了观众,使人们重新认识了柳琴戏,也让这个传唱200多年的地方剧种又一次焕发了青春。观众的认可,极大地调动了年轻演员的演出热情和自信心,他们更加严格地排练,更加刻苦地训练,水平也得到了提高。临沂柳琴剧团借机组织创作人员,创作出一批适合年轻观众口味的新剧本,吸引了一大批年轻观众,培养众多年轻戏迷。

责任编辑:admin
现在有人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 
相关文章
企业服务
每日关注
图文推荐
热门乐器老师
最新培训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网站声明 | 隐私保护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网络用户服务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