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玛林巴大师安倍圭子来晋传授技艺
叮咚,叮叮咚……8月16日,在中国第二届国际打击乐大赛暨箭丽打击乐艺术节的现场,传来阵阵悦耳的声音,一位身材娇小的女性正在举着木槌“穿梭”于偌大的琴盘前,时而柔和,时而欢快,她就是来自日本的国际玛林巴大师安倍圭子,一位在全球90多个国家收徒无数的大师。演奏结束后,本报记者采访了这位享誉全球的大师。安倍圭子自幼开始练习木琴,第一次听到由玛林巴演奏的音乐,大概是在初中毕业之后,初次听着“叮咚”的琴声,她视为天籁之音。“1977年,世界上几乎没有几个女性打击乐手,当时我去国外学习时,我的朋友和家人都不理解,他们觉得很惊讶,为什么会从事这项艺术。”安倍圭子说,玛林巴艺术是她毕生的追求,她不知道如果生命中缺少了玛林巴琴,会怎么办,“这就是我的生命,我的全部。”
在打击乐界,安倍圭子就是玛林巴艺术的“天后”,她创作了很多乐曲,丰富了这门艺术的乐曲种类,直到现在不少乐曲还是琴童们在生活中和比赛中的必弹曲目,当记者问其创作灵感来自何方时,她说道:“来自自然,来自传统民间音乐,来自内心的感受和体验。”其实,山西是很多音乐创作者的必到之地,这里汹涌澎湃的黄河,这里的世界文化遗产五台山,都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对于安倍圭子也不例外,她准备等比赛结束后就去五台山,希望能在某个清晨,听着佛乐,漫步在山间庙宇中,这或许能激发她的创作灵感。
如今,安倍圭子已经70岁高龄,但她依旧每天练琴2—3个小时,所以当记者近距离看她的双手时,上面缠满了胶布,“每天拿琴槌,还得同时拿好几根,手指在不停地蜕皮。”安倍圭子告诉记者,蜕皮是常事,手指有时还裂着口子呢,“不疼了,这都成了死皮,早习惯了。”随后,记者请安倍圭子为省城琴童指点一二,她诚恳地介绍,“第一,最好先从钢琴入手,学习音乐基础;第二,汲取各种各样的艺术养分,不仅仅是音乐方面的;第三,要多聆听大师的作品,试着练习听力,从大师身上学习。”
采访最后,安倍圭子再次挥舞手中六只缠着白毛线的琴槌,开始敲打玛林巴琴,刹那间,仿佛六只蝴蝶穿梭飞起……
玛林巴是一种木琴,属于印第安人的乐器。最早用于歌舞伴奏,祈福等仪式的伴乐,如今广为流行,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旋律型打击乐器。
安倍圭子介绍:
在音乐的历史长流中,伟大的音乐家往往都能够跟他们的乐器融为一体。而我们能够欣赏到艺术家Keiko Abe表演马林巴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观众每一次听到她演奏,都会被其无限的创造力及精湛的技巧所震撼。Keiko Abe能够与她的玛林巴融为一体,这样的融合使得她的音乐有了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感染力。她代表了高超演奏技巧和激昂艺术。由于Keiko Abe将无限的创造力,敏锐的感受能力和高超的才华技术进行了罕有的结合,使得她成为了世界级的音乐家。她对高难度的乐曲掌握的游刃有余。她经常出现在世界各地进行协奏曲独奏演出,室内音乐演出和即兴表演。几乎在世界所有一流音乐学院举办过大师课。除此之外,她在Denon label有非常多的记录,并且获得了无数奖项,包括Percussive Arts Society Hall of Fame Award。
Keiko Abe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了马林巴艺术的标准,并且在世界各地的独奏会上被不同的马林巴艺术家演奏。很多现代的作曲家还专门为她创作了的新作品,经她首演的新作品无数。Keiko Abe不仅是尝试新技术技巧的先驱,同时她也不断提升着玛林巴艺术。使之成为一个享誉世界各个著名音乐厅的乐器。
本人创作的作品超过80首
其他作曲家为Keiko Abe创作的作品超过70首
录制CD超过 50 盘
在全球超过90所大学举办过大师课。
参加过50多次国际艺术节
与交响乐团合作的独奏音乐会超过200场
独奏音乐会超过3000场
室内乐音乐会超过500场
与爵士音乐家合作的音乐会超过50场
特别评委—1996第一届世界玛琳巴大赛【德国-斯图加特】
艺术总监—1998日本大阪世界艺术节
评委主席—1999年第二届世界马林巴比赛长野冈谷市【日本】
评委主席—1999第二届世界玛琳巴大赛【日本】
艺术总监—1999韩国汉城打击乐艺术节日本周
特别评委—2002第三届世界玛琳巴大赛【德国-斯图加特】
特别评委—2003巴黎国际玛琳巴大赛
荣誉评委—2005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国际玛琳巴协奏曲比赛
艺术总监及评委—2005第四届世界玛琳巴大赛【中国-上海】
荣誉评委—2007比利时国际玛琳巴大赛
评委—2007慕尼黑第56届ARD国际音乐大赛
荣誉评委—2008第五届世界玛琳巴大赛【德国-斯图加特】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