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音乐院校 > 教育资讯 > 正文

浅谈自由爵士乐与新世纪音乐寻踪

2010年08月19日    来源:神州乐器网    


浅谈自由爵士乐与新世纪音乐寻踪

    在09年秋天,笔者曾对爵士乐领域的偏门流派自由爵士(Free Jazz)展开过一次讨论,在乐迷有益的反馈中,能够感知到许多人已经对这一形式的音乐产生浓烈的兴趣,甚至表现为狂躁的重视。自由爵士在圈子内的风行并非无根可循,在香港、台湾等地,即兴风潮已经吹了将近二十年,但在内地却鲜有规模。即使在北京像后海这样以静吧为主的消遣地,更是无从寻觅先锋派的味道,甚至以前弹舒缓爵士的音乐人都改玩起了节奏布鲁斯。当然这种以受众群体品味而改变的经营策略,是现在私营酒吧的生存之道,但却间接葬送了爵士乐听众在内地的发展。

    不过,这种局面现在已经有所改观,在上海、杭州等地的多数酒吧已经明确地打出爵士牌,更多乐迷在音乐论坛上展开对即兴风格的广泛推介,更让人颇为放心的是这群人的中流砥柱都是些富于资本的发烧友,他们的听觉取向对于较高阶层的人士有积极地借鉴作用。当然我们并不推崇爵士乐的受众仅仅局限在上等阶层,但这却恰恰印证了文化运动中的精英主义理论。就如同早期古典音乐时期,现在的爵士音乐同样被赋予了华丽的外衣。不过,其”服务生”的形象仍未改变。众所周知,爵士乐从诞生之日起,它自身的血统是乏善可陈的,逐渐地变为新兴贵族欢娱的一种广泛的音乐形式。将近一百多年的发展衍生出不同类型的流派,得以使得爵士乐光宗耀祖,并被更具影响力和控制力的阶层接受。本质上来讲,爵士乐的配器和编奏方式决定了它潜在的生命力。

    在中国很多人对爵士乐的印象还禁锢在大乐团(Big Band)和摇摆乐(Swing)风格,稍微有所涉猎的人还能说出像迈尔斯·戴维斯(Miles Davis)、查特·贝克(Chet Baker)或约翰·科川(John Coltrane)这样著名人物的名字,而更多的人还是把爵士乐当成了陪酒乐,极具讽刺意味的在中国把爵士乐打回了本色。这也是爵士乐在中国无法扎根的众多原因中的一点:缺失了对音乐最起码的思考。在对待国外音乐的态度上,我们应该向邻国日本学习,爵士乐于60年代在这个国家风靡后,经过本土艺术家的改良,创造出极具时代感的电子爵士乐(Electro-jazz),并且引领了80年代的时尚爵士乐(Fashion-jazz)风潮,更值得赞扬得是,诞生了一批实力非凡的爵士音乐人,这对于日本本土音乐的发展也起到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反观中国,三十年来中国在音乐改良方面做的还十分欠缺,创作低下、跟风严重的现象已然屡见不鲜。不过,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无论在什么时代,滋养艺术的沃土最为重要。如果可以大胆假设小心论证,在中国音乐界推行达达主义未尝不是一次积极的行为。

    笔者意借此文想大家推介在我国还未被认知的音乐风格——自由即兴爵士乐。如果非要在中国的音乐圈子内找一位此曲派的代表人物,北京的刘索拉女士算是顶尖的一位。这种风格的爵士乐与达达主义倡导的理念有着相似的特征,就是派头十足的先锋意识。自由即兴爵士乐诞生于上世纪50年代,与查理·帕克(Charlie Parker)代表的咆哮乐(Bebop)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简单说就是即兴音乐的极端表现风格。自由即兴爵士乐不讲究节奏、切分甚至是合奏,许多人在起初接触这类音乐时会感觉是噪音,毫无美感可言。它不同寻常的演绎形式十分粗放,整个表演的过程也相当霸道,完全是对传统音乐美学的颠覆。但是,这类音乐并非哗众取宠,并且在西方受到广泛的重视,它所引领的独特听觉感受被很多爵士乐评家称道。在此,笔者将以一位大师级乐手的新作品为例来做一些简单的介绍和入门。

    上文所指的自由即兴风格的大师级乐手便是大名鼎鼎的芝加哥萨克斯风手弗里德·安德森(Fred Anderson)。这位艺术家为了庆祝自己80岁的生日,携老搭档基德·乔丹(Kidd Jordan)重返天鹅绒夜总会的舞台,并在如此高龄的年纪以现场表演的形式灌录了这张唱片,名曰21st Century Chase,依旧妄图拓展前卫音乐的新天地。在这张长达70分钟的唱片里,我们可以非常直观的领略到纯正的即兴演奏风格。说实话,在听专辑前,我还对Fred Anderson的体力产生过怀疑,笔者在初中时接受过一段时间的萨克斯风学习,知道气力和体力对于演奏至关重要。80岁的年纪演奏沉稳浑厚的次中音萨克斯,仅凭借技巧确实是有难度的,并且安德森和哈米·德雷克(Hamid Drake)一起发行的经典的现场专辑On The Run已经在乐迷心中达到完美。不知这十年之后的老安德森是否还保持着强横霸道的状态。播放唱片“噪音”随即入耳,安德森还是将开场做为热身,简单得以吹奏单音节来调整萨克斯,乔丹则以“驴叫”的方式插入,在近两分钟的时候,鼓手和贝斯加入,整个乐章开始高速行驶。第一乐章”1st Century Chase Pt.I”达37分钟,完全可以称得是史诗长度,乔丹对乐曲的松散的编排,十分应景得烘托出主角安德森的统领位置,两人一唱一合迅速营造出潮涨潮落的整体轮廓。因为是即兴演奏,乐手之间除了主题上的配合,其他的一切都是随性而发,所以我们不能很轻易地找出乐章的变化点,只能通过演奏过程中乐手接替的节骨眼来判断新的故事的发生。

    自由即兴音乐人倡导的是梦境感,也就是说前卫乐风是对梦的节奏的反馈,犹如我们做梦时梦境(故事)的频率,决然不是充满乐观节奏的,而是无法预知和控制的行为总和。安德森便深谙此道,他的音乐就像做梦一样,一个故事接着一个故事,在最甜蜜的时候戛然而止,迅速地展开新的故事内容。在第一乐章的13分钟处出现首个高潮,安德森和乔丹经过轮流改变主题之后,安德森将布鲁斯元素强制带入,其他乐手随机应变,两位贝斯手配合乔丹为前者“铺路”,竟奇妙地将传统乐器合成电子乐器风格,一阵明快洒脱的自由音色应声入耳。随后鼓手查德·泰勒(Chad Taylor)以精湛的鼓技宣布第一个完整故事的结束。整个第一乐章非常紧凑,在37分钟内产生了至少4段完整的风格演绎,乐队的配合使人叫绝。先前对老安德森气力的担心此时风消云散了。并且迫不及待的想去听下一乐章的表现。所谓“噪音”的功力就在于,每个音符都充满透明的色彩,需要听者在放松甚至是放肆的状态下去建立乐章的立体感。这里再明确一个概念,自由即兴音乐的审美特征是自发形成的相互作用的情绪的紧张和情感的释放。

责任编辑:admin
现在有人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 
相关文章
企业服务
每日关注
图文推荐
热门乐器老师
最新培训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网站声明 | 隐私保护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网络用户服务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