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音乐院校 > 教育资讯 > 正文

青岛大剧院10月27日启用 平均3天有一场演出

2010年09月08日    来源:神州乐器网    


歌剧厅气势恢宏,光看台就有三层

    平均每三天就有一场演出,演出频率和品质之高,可以跟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媲美……9月6日,记者深入山东青岛大剧院歌剧厅 、音乐厅以及演员化妆室等场地探访,为市民揭开筹建五年之久的“剧院之谜”。目前,大剧院最后的室内装饰施工已经进入尾声。10月27日,大剧院将进行开业首演。

    档次高

    国内仅次于国家大剧院

    青岛大剧院开建于2005年,至今建设周期已长达5年之久。今年8月,市政府引入了北京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组建青岛保利剧院管理公司,正式接管青岛大剧院的经营管理。目前,大剧院最后的室内装饰施工已经进入尾声,开始进入设备调试阶段。这是青岛目前为止规模最大的剧院。

    “青岛大剧院的档次非常高,在国内也就仅次于国家大剧院,软硬件设施具有国际一流水准。”青岛保利剧院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海翔介绍说,青岛大剧院总建筑面积约8.7万平方米,主要包括 1600座歌剧厅、1200座音乐厅和400座多功能厅及演员接待中心、艺术交流中心其他配套附属设施。

    配套全

    500余车位解决停车难题

    剧场、音乐厅、多功能厅都设有化妆间、指挥休息间、演员候场区等配套设施。在演员化妆间里记者看到,基本上每个房间内都配有高清电视直播系统,演员们候场时不用走出后台,就可以对舞台上的演出现状有全面的了解。

    大剧院的观众坐椅非常舒适,记者注意到,每个坐椅底部都配有一个单独的空调出气口,能喷冷气。为了不影响演出效果,观众是不允许将食品、饮料、照相机、摄像机等带入剧场内的,所以大剧院还为观众准备了一个非常大的衣帽间,观众的随身物品都可以放到这里储存。

    大剧院设有地下和地上两个停车场,共有500多个停车位,解决观众的停车难题。

    演出多

    公益演出每年至少30场

    冰上芭蕾舞剧《天鹅湖》、《灰姑娘》、韩国爆笑功夫剧《JUMP》、孙梅庭钢琴音乐会、美式《踢踏狗》、美国爱乐乐团新年音乐会、俄罗斯芭蕾舞剧院三大经典芭蕾……10月27日,青岛大剧院将正式开门迎客,诸多高品质演出将与市民见面。首演剧目《天鹅湖》将带给观众冰上芭蕾的视听享受。

    “青岛大剧院每年将有一百多场的演出,也就是说平均每三天就有一场演出。”王海翔介绍说,演出涵盖了音乐会、音乐剧、芭蕾舞、话剧、演唱会、歌舞剧等各种不同艺术门类,可以说想看什么有什么,演出频率和品质之高,可以跟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媲美。除此之外,青岛大剧院还将每年举办30场公益演出,让更多的市民走进剧院来实现自己的艺术梦想。

    体验

    布景吊杆能“跳舞”

    6日上午,在工作人员小周的带领下,记者来到歌剧厅,歌剧厅是青岛大剧院的核心演出场所之一,“马蹄形”的建筑平面占据了整个建筑群的北侧位置,可以适用歌剧、舞剧、芭蕾、戏曲、大型魔术、杂技表演,兼顾大型综艺演出及会议。歌剧厅采用传统的“品”字型舞台,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了舞台的炫目之处。伴随着悠扬的音乐声,平整的舞台突然一层层地升起,一直升到第6层。原来,舞台设有6个升降台,合唱队伍表演时,将省去演出前搭架摆台的环节。

    还有更加炫目的地方,舞台升降表演完成后,舞台上面用于悬挂幕布和布景的64道电动吊杆,在音乐伴随下开始“跳”起了舞蹈。“歌剧厅的舞台具备推、拉、升、降、转五大功能,舞台台口可根据演出需要变化。”王海翔介绍说,舞台总面积达2200平方米,拥有一个可升降的面积为120平米的乐池,还有18个演员升降活门。歌剧院的扩声系统和灯光系统也非常先进,扩声系统使用德国“斯泰克”牌调音台和德国“D&B”品牌音箱,灯光系统主要设备采用国际知名品牌美国“Strand”调光系统。

    分析

    打破传统“要票”消费观

    在青岛过去几十年的大型演出中,人民会堂几乎成为了演出的首选地,不过记者在刚刚落幕不久的“荷花奖”比赛中获悉的“小插曲”,暴露了青岛演出设施的尴尬:由于舞台板条间存在缝隙和过于光滑的漆面,让不少参与舞蹈大赛者失足摔跤,相关工作人员不得不对舞台设施进行了临时补救。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青岛大剧院的落成,意味着青岛将告别承接大型演出舞台设施不达标的尴尬,演出重心也将打破西部老城区的格局,拉开“东移”的大幕。青岛大剧院10月底的正式启用,也意味着青岛即将告别文化演出的“会堂时代”。

    记者了解到,市政府每年将补贴给大剧院一部分经营费用,其余完全由“管家”自负盈亏。保利的优势是院线经营,各地分剧院只需要承担演出均摊费用即可,这大大降低了演出成本。“然而,根据我们对青岛文化演出市场的状况分析,能不能保证不亏损还是个很大的未知数。”王海翔表示,市场化运作将首先决定了剧院必须对传统的“要票”消费说“不”。有关业内人士认为,青岛人传统的演出消费观将被打破。

责任编辑:admin
现在有人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 
相关文章
企业服务
每日关注
图文推荐
热门乐器老师
最新培训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网站声明 | 隐私保护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网络用户服务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