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市场经济结构的调整、全国各大院校陆续并轨招生,毕业生择业难,成了当前许多学生面临的首要问题。如何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对于每一个大中专毕业生来说都是一件大事。
菏泽音乐艺术学院每年安置毕业生2000余人,遍及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涉及部队文工团,工矿企
事业等各个社会群体,学生满意率达95%%以上,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创造了安置工作的奇迹,那么,他们成功的奥秘在何处?
雄厚的师资力量是保证学生顺利安置的基础
近年来,该校不断强化管理,苦练内功,全方位提高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制定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案,先后安排了近千人次的外出进修学习,接受专家培训教师达100%%,保证了教学质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水平。
灵活齐全的专业设置拓宽了学生就业的门路
该校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认真探索了学生、市场、用人单位三者之间的关系,摸索出了一套“音乐+专业+技能”的综合教学体系,让广大学生在掌握了音乐基础知识后,每人再学会一种专业。同时,学校开设了微机、文秘、公关、新闻写作、市场营销等技能课,要求每个学生至少掌握一门知识,就是毕业生以后转行,也不会因为没有技术而找不到工作。
在教学过程中,该校还适当地引入竞争机制,让学生一入校就产生一种危机感,从而自我加压,努力学习,争当优秀。
多渠道就业是该校安置工作的基本方法
学校根据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的特点,确立了“以沿海城市为主,辐射全国,南北分流”的安置战略,先后和全国近500个大中型工矿企事业单位签订了用人合同和定向培养协议书。现在,已有近万名毕业生分别进入了企事业单位及部队的文艺团体,使学生所学的专业技能得到充分体现和提高。
另外,对于想报考高等艺术专业院校者,该校给予重点培养,增设外语及高中文化课,每年考入各地艺术高校者多达百余人。依靠技能课走上其他工作岗位者也不乏其人,如《鞍山日报》的94届学生杨庆丽、上海国际信托的93届学生贾继革、江苏淮阴车轿法庭的孙晓霞等都是在人才市场应聘中进入各自单位的。93届学生陈华和他的同学近30人,在家乡浙江宁波创办了宁波华佳艺术团,以新颖的艺术形式,活泼的表演方式,丰富的节目内容,受到了宁波市委、市政府的表彰,这也不失为一种就业的道路,这些同学依靠在学院学到的知识,在社会市场经济大潮中找到了自己人生的位置。
近年来,该院已有众多毕业生在工作岗位及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如获得第一届《百事全国新星大赛》的冠军沸点乐队、获得2005年度A8原创音乐大赛的年度最佳原创组合大奖及深圳鹏城歌飞扬2005年度十佳金曲奖的因果兄弟组合(弟弟冯果毕业于该院)、以及签约滚石唱片公司的强调乐队(原金手指乐队)吉他手余小维、2006年梦想中国的第六名丁于、福建联通新势力男生女生泉州总决赛冠军的高艺豪等。
灵活的用人信息是安置毕业生的源泉
该院院长陈雪云逢会就讲,安置学生是一件长期的工程,是每一个教职员工的义务。为多方收集信息,该校专门成立了安置办公室,他们以人才市场为向导,主动和用人单位联系,保证学生学有所用;二是动员全体教职工积极行动,为安置学生想办法、找出路,并对此制定了奖励制度;三是已参加工作的毕业生及时向母校反馈用人信息,提供用人单位。最后,该校领导根据用人信息,作出有计划的选择,并由安置办公室对用人单位进行安全考察,确信无误后,再输送毕业生。
完善的保障是安置成功的重要举措
学院规定,凡当年安置不出去的应届毕业生,全部给予免费再培训,直到该生找到认为合适的单位为止。对于安置出去因工作不理想而返回学校的学生,该校同样接受,并单独编班组织上课,以便再次安置。同时,健全了毕业生档案,和毕业生长时间、长距离地保持联系,解决他们在生活及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对学生负责到底。完善的安置保障为该校赢得了信誉,也为学生走向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心理基础。
菏泽音乐艺术学院在当今社会诸多企业职工下岗、人才进入市场的激烈竞争形势下,却能将学生成功安置,在于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和安置方法的灵活运用。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