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音乐院校 > 教育资讯 > 正文

音乐是一种精神的追求

2010年09月10日    来源:神州乐器网    


音乐是一种精神的追求

    明日,伦敦交响乐团即将来到琴台音乐厅,“中国的大提琴神童”、现已是世界杰出的大提琴演奏家的王健也将首次来汉。王健从4岁起学习大提琴,10岁他就被摄入著名纪录片《从毛泽东到莫扎特:伊萨克·斯特恩在中国》。16岁时,王健赴美国耶鲁大学学习,后又以全额奖学金进入朱利亚音乐学院。他是德意志唱片公司成立100年来签约的第一位中国艺术家,李云迪、郎朗、黄蒙拉随后相继签约。王健曾两度获得格莱美奖提名,也是中国首位获该奖提名的艺术家。昨日,记者通过邮件采访了王健,他表示将在武汉上演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一大提琴协奏曲,同时对琴童家长们发出忠告。

    记者:2005年DG出品的巴赫无伴奏大提琴协奏曲为你采用了中文字样的封面设计,这次来汉你将会演奏巴赫组曲吗?

    王健:这次不会。其实巴赫组曲比较难接受,因为娱乐性太差,所以演出的机会也不多,演出主办方压力太大。

    记者:你个人来看,为何现代人难懂巴赫?

    王健:巴赫的20个孩子中,就有11个先他去世,可以想象,巴赫时代的生活是多么艰苦。所以,他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是强烈而敏感的。在他的音乐里,你可以听到对幸福的渴望,一种赤裸裸的渴望被保护的心境。在现代社会中,我们的心灵外面穿了很厚的铠甲,那些舒适的生活、享乐都是铠甲,它在麻醉我们的同时,也使我们的内心很难被触碰。

    记者:你16岁就出国,中国文化对你的音乐影响有多大?

    王健:我是中国人,是中国文化的产物。中国文化对精神世界的探求和对高尚的追求是非常深刻的,但从音乐上来说,中国老百姓听音乐习惯于追求娱乐,还没有习惯寻找崇高的精神追求。人们看书、读诗、看画,都懂得寻找精神方面的追求,但听音乐大多数时候是作为背景闹一闹,我觉得是挺可惜的。

    记者:对现在越来越多的琴童家长,你有何建议?

    王健:许多琴童家长不是很明确音乐是干什么的。,不是杂技、娱乐。往往在逼孩子们拉琴的同时,忘记了对他们精神世界的培养。我说的不是空洞地做好人,而是一个人对真情的敏感和尊重。音乐考试是看演奏曲目的技术难度而打分,导致老师们为了满足家长和考试要求,拔苗助长。

责任编辑:admin
现在有人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 
相关文章
企业服务
每日关注
图文推荐
热门乐器老师
最新培训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网站声明 | 隐私保护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网络用户服务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