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音乐学院大提琴乐团的师生在布达拉宫前
“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音乐的纯真送到边疆......”暑期的一天,北京开往拉萨的列车上,一群兴奋的年轻人在歌声中按动快门,尽情收录窗外美景。“美!棒极了!”一旁不住赞叹着的是他们的老师、大提琴家、中央音乐学院大提琴教研室主任朱亦兵教授,围绕在他身旁的这群年轻人正是中央音乐学院大提琴乐团的青年演奏家们,他们将赴西藏拉萨为藏区的音乐爱好者奉献一台大提琴重奏音乐会。朱教授说,这是他们大提琴乐团组建以来第一次连续两天两夜乘座高原火车、第一次越过“雄鹰也飞不过去的山口” 、第一次承受极度不适的高山反应.....所有这些第一次都只为在西藏奏响他们心中的“高原赞歌”。
“天路”不逍遥
蓝天白云、绿野牛羊、壮美的布达拉宫、热情的藏族同胞......这一切仿佛早已召唤着大提琴家朱亦兵和他所带领的中央音乐学院大提琴乐团的年轻人。几个月前,由中央音乐学院211工程资助、西藏歌舞团邀请的赴拉萨访问演出活动项目已经确立,朱亦兵教授和他所带领的大提琴乐团早早就开始了准备工作:确定曲目、定时排练、印制海报、设计节目单,甚至邀请健康专家讲课等等,眼看着7月21日的演出日期临近,可邀请他们赴藏的申请文件还停留在有关文宣部门,大家都非常着急,可朱老师却无限体恤的说:“或许我们这支仅有大提琴乐手组成的团队以前在西藏还不曾听说过,我们需要耐心等待他们的了解,我每天都在祈祷,我们会成行的!”。终于就在临近演出的前四天,西藏方面传来了确认演出邀请的好消息,可这一下去西藏的交通又成了“大问题”,飞机票没有了,火车票也已售罄,大家紧张的心情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儿。关键时刻朱老师诚意向铁路主管部门求助,终于在他“要为藏族同胞送去精神食粮”的诚意感召之下,火车票的“大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乐手杨一晨在当天的日记中这样写道:“2010年7月18日晚,我带着紧张而激动地心情踏上了赴西藏演出的旅途,尽管历经波折,但我们每一位年轻音乐人的内心都渴望着把我们亲手演绎的大提琴重奏音乐带入雪域高原。”
一路上朱老师都在思考,如何在高原缺氧的环境下为藏族同胞呈现一台完美的音乐会。去过西藏的人都知道,在每一本入藏旅游的手册上都注明着“避免体力劳动的字样”。7月19日也是赴藏旅途的第二天,火车正向着海拔五千多米的唐古拉山口攀爬,这里空气中的含氧量只有水平线上的六成,一行中几乎所有的人都有了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剧烈的头痛、极度的恶心,流鼻血、吃不下、站不起,原本带上火车的游戏机、扑克牌、笔记本电脑都成了无法逍遥的累赘,几个小时前还在拍照、说笑的年轻人们一下子都倒下了,朱教授看着爱徒,忧心忡忡。此次赴拉萨的室内乐演奏,无论在脑力还是体力方面都将会有很大的消耗,而高原反应对于演奏者来说是非常痛苦的,他期盼着学生们能尽早度过这一关,可他自己也是无法合眼,学生们说,老师其实比我们更难受、更辛苦,但他第二天在舞上却表现出超乎寻常的意志力。
学生们的高原反应让老师心疼
《高原赞歌》共享心灵情感
7月21日晚上7:30,朱亦兵教授带领的中央音乐学院大提琴乐团终于来到了西藏自治区歌舞团音乐厅的舞台上,只见台下座无虚席,掌声雷动,朱教授感慨地说:“今晚,我有一种莫名的感觉,见到大家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朱亦兵教授以他惯常的亲切友好与台下观众一边交流、一边演奏,他的声音有些嘶哑、说话也比平时慢了许多,但观众仍然听的如醉如痴。
观众们用哈达表达他们的喜爱
朱亦兵教授为观众们讲音乐
上半场是大提琴六重奏,他们以精彩的“威廉泰尔序曲”,在海拔3800米的雪域高原拉开了这场名为《高原赞歌》的音乐会序幕。接着又演奏了“廉斯基的咏叹调”、“今夜星光灿烂”、“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卡门”等经典名曲,乐曲终了,掌声四起。朱亦兵喘歇着说:“明显的我们是平原来的人,从各位朋友的掌声中,我感受到了一种共鸣。我这次带我的汉族学生们来,就是作为一个教师来完成一个我最大的心愿,我想让他们感受到一种摸不着看不见的东西,而这种摸不着看不见的东西恰恰就是世间最最宝贵的东西——情感、精神、信仰和文化,这些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比心声的共鸣更美好的事情”。
观众席上许多藏族同胞是第一次听室内音乐会,一开始有些朋友还享受着自己的美食,可听着听着他们似乎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投入到了音乐中,表情质朴而专注,好似生怕漏掉了任何一个音符,现场呈现出了一种非凡的宁静。
音乐会的下半场,朱教授邀请了他曾经的藏族学生、西藏歌舞团交响乐团的大提琴副首席卓玛次仁与大家同台演奏大提琴八重奏“红楼梦组曲”。几年前卓玛是第一位从西藏来到中央音乐学院跟随朱亦兵教授学习大提琴的藏族姑娘,在她和朱老师学习的几年中,建立了深厚的师生友情,时隔数年卓玛与老师在拉萨的舞台上相会,乐手和观众们的心都无比激动。
整场演出贯穿十多首中外经典音乐作品,有热情洋溢、更有深情舒缓,每一位演奏者都全情投入,仿佛是从第一个音符开始就在传递汉族人民对藏族同胞的美好情谊。当晚音乐会的现场,观众的热情随着演奏家们的精彩乐章持续膨胀。音乐会原定的最后一支乐曲是“安魂曲”,但乐曲终了,热情的观众却久久不肯离去,他们用有节奏的击掌把朱亦兵教授和年轻的演奏家们又请上了舞台,于是在全场极度安静的气氛中,加演了维拉罗伯斯的“巴西颂“第一号第2乐章,现场观众和演奏者的情感凝聚力把音乐会推向了高潮。
获赠哈达 难忘真情
有人说,朱亦兵琴声的唯美传情,那是因为他将真情全部投入。从2004年回到祖国,除了大量的教学任务之外,他将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中央音乐学院大提琴乐团的教学和演出当中。2009年11月,作为国家音乐演奏艺术的高水平代表,中央音乐学院大提琴乐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为国家主席胡锦涛和到访的美国总统奥巴马演奏。面对藏族同胞捧上的哈达,他又一次感动了,把曾经奉献给中美国家领导人的经典乐曲《圣母颂》深情地演奏给高原同胞。西藏自治区文化厅领导,西藏自治区歌舞团团长单增贡布对这场《高原赞歌》音乐会做出了极高的评价,他感谢中央音乐学院带来了一台内容丰富、跨越古今中外经典作品的高水准音乐会。他说音乐会让藏族音乐爱好者欣赏到了一场精彩的艺术盛宴。同时藏族朋友也非常佩服乐手们的毅力,单增团长对朱亦兵教授说:“你们虽然来自平原,但是面对高原环境有不输给当地人的体力与意志力,你们是将最虔诚的音乐传播到了西藏。”
与西藏文化厅、歌舞团的领导合影
朱亦兵教授也动情地说:“音乐本身就是一种信仰,我们以虔诚的心从北京来到拉萨,就是想与藏族同胞们一同用音乐感受彼此的内心世界,音乐就是你我心灵情感的最佳共享”。
不久前在“全国大提琴比赛”中获奖的杨一晨同学说:“我们每一位乐手都在这一次的高原音乐之旅中收获非凡,这将给我们的人生留下美好的记忆。而朱亦兵教授更是用他独到的艺术理念,践行着将室内乐演奏不断推向全国的行动,通过观众的反馈,让我也更多的体会到室内乐演奏形式的美好以及观众的喜爱。”
乐团助理、中央音乐学院艺术管理系学生高雪深情地说:“在北京,每天在国家大剧院、北京音乐厅、中山音乐堂……上演着不同的古典音乐会,我们从未觉得惊奇,然而,在西藏,空气稀薄,高原反应不断,能听到美妙的大提琴重奏,我自己都惊奇不已。这不是一场单纯的古典音乐会,是情感的深层次解读,是汉藏同胞心底友善之音的真诚传递。”
已在中国爱乐乐团担任大提琴手的董潇,从大学时代就是大提琴乐团的一员,作为一名老团员,她说“这一次的演出比我们想象的更令人感动,热情的拉萨观众那久久不停的掌声让我感慨,在如此美丽的高原,汉藏民族的沟通因为音乐而更加的亲切友善,这种情深意长的音乐可以达到的效果竟是那样的耐人寻味......
出生在武汉的乐手汤经纬说:“我相信今后有机会我还会再来到这块神奇而美丽的土地,我从观众的情绪中完全能够感受到西藏人的友好与纯美,这次的西藏之旅一定会对我们今后的演艺人生带来很多的思考和难忘的回味。
一路上高原反应最为强烈的尹龙同学说:“对于我们这些背着大提琴从平原走来的年轻人来说,演奏本身就是一次对心理和生理的极大挑战,而我和我的老师同学们一道完成了,而且完成的很精彩!这必将成为我今后行前并迈向更高目标的动力。”
美丽的藏族大提琴手、朱亦兵教授唯一的藏族学生卓玛次仁说:“我从北京回到西藏,我的演奏受到西藏人民的喜爱,这些都离不开中央音乐学院老师们对我的培养,当然,我更要感谢我的大提琴老师朱亦兵先生,朱老师总是说,‘我们来一起分享音乐吧’,现在我们真的在一起,在拉萨的舞台上分享音乐,并且把我们心中最美好的情感通过音乐献给高原的藏汉同胞,这难忘的《高原赞歌》我将终生铭记”。
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的藏族大提琴手卓玛次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