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音乐院校 > 教育资讯 > 正文

访玉屏箫笛传人刘泽松

2010年11月09日    来源:中国日报网    

    一打厚厚的快递货单挂在箫笛的旁边,很难想象坐在记者对面的这位老先生居然是在淘宝开上一卖“箫笛”的店主。刘泽松现已年过半百,银白色的头发已慢慢爬上他的额头,在采访他的过程中,手中一直把玩着他制作的箫笛。一直“呵呵”的笑个不停,一看就是一个乐观的老人。“仙到玉屏留古调、客从海外访知音”这一对联时刻挂在刘老先生的嘴边。

 
      我们采访一开始,刘泽松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一个关于玉屏箫笛的传说,他说在玉屏侗族群众中一直流传着这么两句话:"仙到玉屏留古调,客从海外访知音"。据传,300年前,古时有位自称"鹿皮大仙"的道人,远路云游到玉屏,爱此水秀山青,竹茂林丰,遂停留下来,并与当地一位姓郑的侗族才子结成莫逆之交。道人善音律,每有感怀,便寄兴丝竹。可是当地佳竹虽多,却无箫管。有一天他从山上采来一根竹子,将它制成箫吹奏起来,引起知交的共鸣。不久道人要远游他乡,便把制作箫的技艺传给了这位姓郑的朋友。从那以后,郑家就开始自制自销箫。从那以后,玉屏便有了箫的生产。
 
       聊了一会得知原来刘老的爷爷是家族最负盛名的萧笛艺术家,在半世纪之前就以自己的名字创立了“刘崑山”品牌。一问下来才知道家族的吹笛制笛历史已逾百年,可谓老牌儿,现在家里还挂着一个祖上传下来至今103年历史的牌匾。其间历经四代,现任社长为第四代传人刘泽松先生。
 
       据刘老介绍,本社由第二代传人刘崑山先生创建,并以其名字命名。刘泽松10岁开始学习吹奏箫笛,小学五年级时开始学习箫笛制作。15岁进入玉屏县箫笛厂工作,从此正式踏入箫笛制作行业,至今已有四十六载,在箫笛制作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在2008年的多彩贵州旅游商品两赛一会铜仁赛区选拔赛中,其制作的“龙凤扁箫”被授予“铜仁地区指定旅游商品”称号。
 
       都说上阵父子兵,这话用在刘老和他女儿身上可是很贴切。在女儿的经营下,“刘崑山”萧笛已经开始做网络生意了,在淘宝上的店铺级别已经升到四钻,好评率百分之九十九点六。说到这儿,刘老显得严肃了起来。“父亲当时教导我,要做诚信,做生意就要先做人,热爱事业。我一直都坚持诚信二字,顾客是衣食父母,自然要全心对待。萧笛是乐器不是玩具,要认认真真做好每一支笛子才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客人。”
 
       最后刘泽松告诉记者,自己现在在网上销售箫笛,年收入达10多万元,目前市场前景看好。说完后,他又呵呵的笑了起来。
责任编辑:admin
现在有人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 
相关文章
企业服务
每日关注
图文推荐
热门乐器老师
最新培训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网站声明 | 隐私保护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网络用户服务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