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招生音乐类专业统考于昨今两天举行。记者在上海音乐学院考点看到,高中毕业生们揣着成为专业音乐人之梦,声乐演唱、乐器演奏、乐理、视唱练耳四门考试,对他们来说不啻是对自己十多年艺术苦练的一个“终极盘点”。
学艺生涯代价高
“学音乐特别耗费精力和财力。”来自新川中学的龚思逸从小学开始学习钢琴,初二时考取钢琴十级,为了能够顺利通过这次考试,多年来已经换了不少家教老师。南湖高中的邓菲从四岁起学二胡,虽然只换过一位老师,但她直言学艺生涯开销太大了。小邓说,为了统考的四门科目,考生们都会针对自己的不足请相应的老师辅导,“如果每门课都请老师辅导效果会更好,但那样花费实在太大了。”由于是“一对一”教学且按小时收费,加上音乐专业辅导的特殊性,家教的收费比其他的文化补习课要高出许多,如果是请有名的老师,收费就更贵了。
未来之路不轻松
几乎每一个同学都有漫长的练琴、练唱史。此次考试无疑是对他们既往音乐学习的最重要检验。不少考生和家长都表示,希望通过报考音乐类专业以后能够从事音乐教学工作,这将是一份既稳定且收入又高的工作。许多考生的家长脱口而出,即使成不了音乐名人,将来教教乐器也是很好的工作,太容易挣钱了。
但在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研究生小张看来,现在从高校音乐专业毕业后想进入高校甚至中小学当一名音乐教师,也并不是件十分容易的事。小张说:“想到曾经为了学习音乐而举家付出的巨大人力、精力和财力,如今不少音乐专业的在校大学生都会感到身负重压。”
双重压力都得扛
尽管报考音乐专业对文化成绩的要求降低了,但考生的压力丝毫没有减轻。邓菲说,最近她向班主任请了半个月的假,在家全力备考,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其他的时间都“奉献”给了音乐。据悉,几乎所有的高三毕业班都不会为音乐类考生开设高考专业辅导课,所以,每个艺术考生都必须到校外请老师。有教育界人士表示,这个鲜明对比至少说明当下的基础教育仍是围着文化学科转的,还没有真正达到因材施教。
学音乐很辛苦,得身背文化课和专业课双重负担,一个都不能落。邓菲说:“从明天起,我们又得争分夺秒投入文化课的复习迎考了。”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