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作为“乐器之王”,因为其广泛的应用和相对易学性,受到越来越多家长的喜欢。记者调查发现,在济南的大部分乐器培训班中,小学生占比最大,而且八成以上的孩子会选择钢琴班。考级市场鱼龙混杂,家长对孩子引导出偏差,日前有钢琴家指出,“我们国家的钢琴教育生病了,钢琴比赛、钢琴考级甚至是钢琴学习完全被经济利益所扭曲”。
钢琴班人数是培训班之最
在山东省青少年活动中心旗下的钢琴学校,原本像其他乐器培训班一样,只是一个单独的专业,但随着近几年学钢琴人数的增加,已单独成为一个培训学校。负责人钱景霞说,在他们学校从初级至十级的考级班,加上中考辅导班等共有近10个班次,200余人。钢琴一种乐器的培训人数,已经达到活动中心民乐系内古筝、竖琴、二胡等多个乐器培训班人数的总和。
钱景霞说,因为钢琴教学需要针对每个孩子的学习程度单独辅导,以一对一教学为主,一个孩子就需要一个老师。学校20位钢琴老师,几乎每个人都带着五六个孩子,其中一位资深钢琴教师最多的时候共带了20多个学生,周六、周日两天除了吃饭时间几乎都奔波在琴房之间。就在记者采访的当天,11个琴房已经全部满额,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琴房,一天要先后“接待”11个孩子。
济南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音乐舞蹈部部长陈娟说,近几年学钢琴的孩子每年都增加20%左右。在他们的乐器培训班中钢琴班人数能占到两成左右。
朗声培训学校也有钢琴、二胡、古筝等乐器培训班,在所有学员中学钢琴的学生能占到80%以上。
幼儿园孩子学钢琴很常见
英国作家雨果曾说,开启人类智慧大门的三把钥匙是:字母、数字、音符。被称为“乐器之王”的钢琴自然也成为幼儿启蒙的首选。而随着学习钢琴孩子的增多,学琴年龄也开始向小龄化发展。朗声培训学校钢琴老师说,他们现在培训的学生中,年龄最小的只有3岁5个月,刚上幼儿园小班。“我们的钢琴班约有70名学员,其中九成左右是小学生。”陈娟说,四五岁的孩子也不少。其中每年参加考级的人数能达到90%以上,每年至少参加一次钢琴类比赛的人数能达到10%至20%。
山师附小一年级9班共46个孩子,已开始钢琴培训的有近10名学生。班主任张淼说,钢琴几乎是所有家长的首选。“家长都不在乎孩子学琴的开支,曾有一位家长说,学钢琴是孩子将来走入上流社会的必备技能。”家长给孩子报名后,钢琴培训班就成了临时托儿所。不少培训班老师反映,很多家长并没有认清让孩子学钢琴的目的。周末家长没时间照顾孩子,就送去上一天钢琴课,由老师看管。孩子不想上就请一天假,完全把培训学校当成临时托儿所,也违背了学钢琴的连续性要求。
业内乱象
考级市场标准不统一
广东省一个获得法国钢琴高等教育硕士文凭的钢琴家倪文曾说:“我们国家的钢琴教育生病了,钢琴比赛、钢琴考级甚至是钢琴学习完全被经济利益所扭曲。”他说,在法国,钢琴考级是由5个评委一起打分,1个主席,4个委员。考试现场会有500个座位,供观众监督,考完之后现场亮分,教育部派出一个便衣巡查。而在我国,钢琴考级通常只有一个评委,由于有帮派成分,走后门过级现象更是非常普遍。
山东一位多年从事钢琴教育工作的业内人士也表示,现在钢琴考级制度的确比较混乱,不仅有中国音乐家协会等大型协会组织的等级考试,也有很多艺术类大学组织的等级考试,甚至一些小型培训机构也会组织等级考试,名目繁多,鱼龙混杂。而且因为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统一的考级标准,不少单位组织的等级考试并不严谨,权威性也让人怀疑。“今年刚有老师向我反映,他们带学生去参加等级考试,不仅考试现场只有一位评委,而且每个学生的考试时间也很短。基础的弹奏结束后,指定曲目的一半还没演奏完就被草草结束,而且几乎所有考生都能拿到等级证书。”业内人士称。
记者从山东省音乐家协会了解到,近年来,济南每年参加考级的人数在2800人左右,钢琴类考级就有约1200人,九成为中小学生。
专家支招 先找到孩子适合的乐器
很多学习钢琴的孩子大多从小学就已开始,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还很难准确地说出自己比较喜欢的乐器,如果家长为孩子做选择,又容易出现将家长喜好强加在孩子身上的情况,家长喜欢的不一定是孩子喜欢的。乐器试学班则能通过孩子在与不同乐器的短暂接触学习中,通过专业考试的观察和考察,找到适合他们并切合他们兴趣点的乐器。
李群说,现在很少有专业的机构或者培训班组织专门的试学课程,在2009年她曾经组织过一次。在开展培训讲座时来听课的家长、学生有两三百人,而真正能到实地报名参加乐器试学的人数却不到20人,最后能按照专业老师的指导为孩子选择乐器的家长只剩下一位。大部分家长还是按照自己的意愿为孩子选择课程,完全忽视乐器试学的意义。“家长对乐器试学的认识还不够,重视程度也不够,才导致很多小学生按照家长意愿选择乐器学习一段时间后,新鲜感消失就开始厌倦,坚持不下来。”李群说。在山东省青少年活动中心钢琴学校的老师也表示,虽然现在学钢琴的孩子很多,但真正能坚持下来,或最后能取得最高等级专业证书的孩子却占不到七成。
学钢琴目的性不能太强
山东省音乐家协会主席张桂林说,钢琴作为一个有固定音高的乐器,相比弦乐器等更容易学习和掌控。钢琴表现力丰富,一架钢琴就可以顶一个小乐队。而且对于将来学音乐的学生,钢琴将是一门必修课。这也是很多家长为孩子选择钢琴学习的原因,但也有部分家长功利心太强,认为只要孩子学习钢琴就得取得某某等级,或将来一定要成为钢琴家等。
不少培训学校的老师告诉记者,六成以上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是在小学六年级毕业前,拿到十级证书。这样即使进入初中后学业增加,也不会影响钢琴的学习。
张桂林说,家长作为监督人,不能逼孩子学,更不能以考级作为钢琴水平的最终评定。如果钢琴突击取得十级,孩子却没有任何感情和兴趣而言,钢琴也就失去了魅力。最好循循善诱,根据孩子的兴趣引导。最好能陪孩子一起练习,即使家长不懂乐谱不懂音高也没关系,最重要的是能和孩子一起坚持,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如果家长工作繁忙,没有时间陪孩子练习,最好能找一个陪练,不需要专业性太强,大学毕业生之类的都可以。另外,相关机构应督促建立更加权威的考级系统,制定统一标准。
新闻链接
音乐教育咋“跑调”了
“在不少家长看来,没有一项学习活动可以如此一举多得,乐器简直就成了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万能教育机。”著名音乐教育家朱雅芬说,有的家长为满足自己盲从、攀比的心理,不惜重金甚至用高压手段强迫孩子学琴,极大地忽略了孩子的兴趣和自由选择。
在欧美国家,钢琴的教学理念是“顺其自然”,孩子一旦入门,想象力、理解力突飞猛进,再苦再累也愿意付出,因为是“真正的喜欢”。反观我国,钢琴教育的最大特点是家长激情高、投入大、奉献多,而孩子兴趣不大。
“有的家长让孩子学琴的理由竟是‘文化课不好,学学钢琴算了’。”钢琴家郎朗的老师朱雅芬说,只有具备深厚的文化修养和文化基础,才能理解古典音乐的背景、风格与内涵。“文化课不好,钢琴能学好才怪!”
朱雅芬坦陈,有些孩子并不适合学琴,因为对音乐没兴趣,特别面对日益繁重的课业压力,再从事自己不喜欢的事,不仅不能释放孩子的紧张情绪,反而会增加压力,得到学习和“爱好”的双重打击。
“‘一学琴就得成为郎朗、李云迪’的想法可以理解,但不太现实。抱着功利的学琴心态,不可能培养出下一个郎朗。”朱雅芬说,家长们不要忘记,能弹一首好钢琴的律师、医生、经济学家甚至国家领导人大有人在。“家长的心态一定要长远、开阔,学哪种乐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孩子懂得生活、热爱生活,不管未来从事哪个专业,音乐会让他们终生受益。”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