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弥漫,狼烟四起,小卒兵只能前行,他们不过是战争中必然的伤亡数字,但有谁知道,每一个数字的背后都站着一个掩面哭泣的母亲。
是谁在呼喊你的名字?要你放慢脚步。
是谁唱出挽歌为你壮行?
恐怖袭击无处不在,不是被恐怖袭击着,就是用恐怖袭击着……
哪里是平安之地?
谁能给滚烫的枪筒插上玫瑰?
天知道,天知道。
《时光当铺》是一出超越人类生存历史和现实,从全新的角度拷问残酷和血腥的战争,直面惨淡人生,解读并重新定义恐怖,逼视人类灵魂直至颤栗的泣血挽歌。
进入《时光当铺》,我们赎回青春,赎回爱情,赎回光阴。
借由《时光当铺》,我们寻回丧失已久的生命的庄严和美丽。
当曹禅和同学们开口唱的时候,喧嚣的世界安静了……
一部必然成为经典的音乐剧
昨晚10时许,在蓉城观众的掌声和欢呼声中,《时光当铺》在成都艺术中心剧场的最后一场演出华丽落幕,那一刻完美定格。集编剧、作曲、导演、演奏和制作于一身的曹禅,这位斯坦福大学文学创作系四年级学生从乐池走上舞台,和同学们相拥而泣,鞠躬感谢成都的观众。从7月4日晚的首演开始,这些斯坦福大学各系科、各族裔学生让蓉城观众感受到了曹禅令人难以置信的编剧才华、音乐才华。
音乐剧《时光当铺》的三场演出,我一场都没有落下,在观赏这个音乐剧演出的过程中,我禁不住陷入沉思,思考我们的世界,思考死亡……成都艺术中心剧场,曹禅将亲手设计的四块板状布景立在舞台的后方……22岁的她对战争主题拷问的大胆,对华裔移民辛酸史揭露的深刻,对东西方价值思考的新颖,对呼唤人性善良回归的急切,发人深省。《时光当铺》是曹禅和同学们为今夏的成都带来的心灵鸡汤,给成都最真的感动和最真实的震撼。
看完整个音乐剧,我丝毫不怀疑《时光当铺》经过细细打磨后,将成为一部经典之作。曹禅叙述的故事,具备了成为经典所有的要素。
美国著名音乐剧作词人小哈姆斯特丹说过:“音乐剧是你可能想到的任何元素,其中只有一个因素是音乐剧绝对包括的,那就是音乐。”曹禅的《时光当铺》显然属于叙事音乐剧。学生的音乐制作,不可能是动辄数百万元的“大制作”,曹禅仅用一把吉他,一架钢琴谱出了这个剧的音乐之魂,那里有如今美国流行的“摇滚元素”,但也有曹禅到贵州采风记住的民谣长调,那种多元跨文化跨地域的音乐元素混合,恰如其分地体现了她要表达的“新”。还有北美年轻人流行的街舞、爵士舞、仿机器人舞,在故事进行的时候,适时显现,紧扣主题,展现剧情,更用视觉的动作,诠释人物复杂痛苦的心灵,不为煽情,而是舞出充满戏剧性的现实人生,为冷血的战争,谱出令人难忘的立体造型,从而让年轻的观众,在自己熟悉的舞姿中,走入反思战争、人性的生命情境。
魔幻地反恐、反战 抒写高贵人性
这是一出在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期间经常出现的美加校园反战戏剧吗?我看有一点,但又不完全是。因为故事中的主人公,来自阿尔伯塔省华裔家庭的亚伯拉罕,最后为了挽救阿富汗当地十几个孩子,其中包括一名婴孩的生命,成就了美加盟军“仁义之师”的形象。如此说来,这是鼓吹爱国主义的戏剧吗?显然不是,整个剧对战争残酷性的鞭笞随处可见。
更难能可贵的是,在母亲和儿子为是逃避炸弹还是牺牲自己、拯救敌方孩子的拉锯战中,曹禅颠覆了好莱坞战争片塑造的英雄形象,不是为了国家,也不是为了战友,而是为了基本的人性,完成了从一个复仇者向人性始初善良的回归。用孟子讲的恻隐之心,来诠释牛的行为动机也不算离谱。东方和西方,看似遥不可及,但用曹禅的话来说,只要彼此把背转过来,便可以面对面,看到对方,并从对方的眼睛里,看到自己。
《时光当铺》从全新的角度来拷问战争的合理性,生命庄严而神圣,战争中的每一个伤亡数字,不仅仅是数字,更是有血有肉的生命,聚焦每一个生命背后,都有美丽的故事,普通生命在战争中的位置和牺牲的价值。
什么是恐怖?什么叫恐怖袭击?谁是恐怖分子?说到恐怖,早已不是什么新鲜话题,从剧中的妈妈作为华裔移民,饱尝恐怖滋味。再追溯到早期移居海外的华工金山淘金、修建太平洋铁路,被歧视,被压迫,被不公平地对待,一直生活在日常恐怖当中。恐怖袭击难道只是飞机撞向大楼吗?只是人肉炸弹袭击吗?不,恐怖袭击在生活中无孔不入,冷漠,羞辱,歧视,给人的生命带来了难以修复的创痕。
全球金融风暴,全球气温转暖……不单指经济、金融、科技等方面,尽管是区域性的战火,灼痛的仍是人类之心。有人在流血,就有人在流泪,“9·11”撞伤的不只是美国纽约。
我认为欣赏《时光当铺》的过程,更像是一次洗礼。今年是“9·11”10周年,努力从伤痛阴影中走出来的不止是亚伯拉罕一个家庭,而是成千上万的家庭,因为我们要赎回光阴,只有一条前行之路。仇恨、撕裂、误解一直存在的原因,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促使人类去学习爱、宽恕、包容和缝合。《时光当铺》是一个士兵的牺牲之歌,是一曲献给无以计数的无名小卒的生命挽歌。
曹禅说:“你可以说它是一部反战、反恐题材的作品,但绝不仅仅如此。战争是可恶的,可诅咒的,但如何在可恶可咒的战争中,写出一个士兵的高贵人性来。写他的无奈是容易的,那是事实,但他的牺牲和高贵则是透过生命实际完成的。他的高贵在于他有机会存活,他却选择牺牲。”曹禅在这个故事中达成了这个目标。有苦难,有眼泪,有水火,但更有祝福、恩典和盼望。
向世界还原健康的华裔家庭
《时光当铺》中的主人公,来自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华裔家庭的亚伯拉罕,为了挽救炮火中阿富汗孩子的生命,牺牲于盟军的炮火中,永远倒在了阿富汗那片土地上。《时光当铺》是“9·11”后唯一一部用音乐剧的形式向人们讲述一个华裔家庭如何挣扎在恐怖阴影下的作品。这个家庭十年间失去两个儿子,一个在“9·11”现场,另一个在阿富汗反恐战场。但母亲没有后悔过生活在北美这块土地,也没有失去过生活会好起来的希望,并在儿子作出最后决定、牺牲生命拯救阿富汗小孩时,进入时光当铺,演绎母子生离死别的悲怆绝唱,站在了他义举的一边,让观众形象地感受到了“母亲”所代表的海外几代华人在西方社会的梦想和挣扎。曹禅将这一沉重的主题“魔幻式”地变成了一个“音乐剧故事”,巧妙借用了超现实主义概念手段———当炸弹坠落的瞬间,时光定格,进入时光当铺。
这是一出为加拿大华人过去苦难历史伸冤的戏剧吗?我看不完全是。
华裔故事的讲述者不再是从前那个从被压迫,被屈辱的角度来发声,乃是作为主人公登上世界舞台,挣脱历史的羁绊,剪了辫子,脱去长袍马褂,洗尽历史上西方媒体给华裔形象描画出来的模样,回到华裔本来的面目,回到一个尊严和平等的地位来开口讲述他们的故事。不再是乞求,而是宣告。在这个讲述华裔家庭故事的舞台上,世界将会看见和听见,华裔不再是好莱坞影片中只会在厨房做面条的人,不是只会打斗,用拳头说话的有功夫的人;而是有血有肉,有名字,有爱,也懂得浪漫,更懂得爱,我们是隐忍,坚强但乐观,有盼望,有信仰的伟大族裔。
《时光当铺》给世界贡献了一个典型的健康的华裔家庭的形象。风从东方来,世界的双眼会为之一亮。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梦想,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困惑和痛苦。不论是海内的还是海外的,像亚伯拉罕这样的年轻人,他们心中燃烧着爱,激情,他们爱这个世界,爱身边的人。
赎回光阴 赎回爱与尊严
《时光当铺》这样一个虚拟时空的出现,叫我们无法回避,无法不掩面不看我们的生存现状,重新询问生命的意义。人类越来越深地陷入到现代的日常生活中,被异化,物质欲望无限扩张,享乐至上。好像剧中主人公亚伯拉罕疑惑的那样,他透过街角店的每一天相似重复的光景看到,有人花一生时间买一组相似数字的彩票,在一样的美容杂志面前转来转去,为同一个政客生气,愤怒和激动……
人们把生命中宝贵的东西,诸如爱,尊严等最要紧的东西抵押了,却情愿终身沦为房奴、车奴,甘心为五斗米折腰,忘记了人生本来该有的意义和价值。
“我们要赎回光阴,因为日子近了……”《时光当铺》迫使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赎回光阴,赎回爱,赎回尊严。《时光当铺》对现时代的人们是一个深刻的提醒。我们都是自己人生故事的书写者,我们也被用心地阅读着,这是剧中玩具角色小乐高带给我们的启示,这是一个令人安慰的设计。我们的生命不是自生自灭或野蛮生长在荒芜之地,我们看似艰难的生命,其实是被怜悯和眷顾着。
《时光当铺》的主题思想始终如一,那就是“拯救”和“赎回”:把一个不同寻常的故事讲出来,回到历史去赎回尊严、自由、青春、爱情,希望年轻人被唤醒,对我们的世界做一些美好的努力。
原来,结尾不是舞台上的人,也不是曹禅写的剧本,而是要我们自己来续写,如果我们把自己视为是灾难、战争的幸存者,我们从《时间当铺》里借贷了岁月,来审视我们的过去,为的是不虚度未来的时光。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