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考生源的减少,国内高校本来就危机四伏。加上大批尖子生的出走,国内高校的危机感将更加强烈。”南京农业大学教育学博士后宋华明教授说,参加“洋高考”学生的数量增多并非坏事,它可以促进国内高校改革。
我省高考生源每年减2万
数据显示,我省高考报名人数,2011年为49.97万人,比上年减少了2.75万人;2010年为52.7万,比2009年的54.6万减少近2万。全国高考报名人数,2011年为933万,2010年为957万人,2009年为1020万人,2008年为1050万人,3年时间,一共减少了117万。
南京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提供的数据还显示:江苏省18—22岁的高等教育适龄人口,2008年为671.35万;2015年为390.99万,是2008年的58.24%;2019年为295.03万,是2008年的43.95%。未来几年,我省高中毕业生数每年减少至少2万人左右。
专家分析,应届高中毕业生中的弃考人数不断走高也是导致近几年高考人数锐减的重要原因。
来自相关部门的统计显示,2009年我国高考弃考人数达到84万,2010年接近100万人,其中,因出国留学而选择弃考者达21.1%。近3年放弃高考、转向SAT的中国内地考生将近3万人,而且每年的人数都在稳步增加。
“洋高考”加剧高校危机感
南京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刘魁说,“洋高考”的流行,优质生源大量外流,不利于我国大学教育质量的提高,对我国大陆的高等教育产生相当程度的冲击。“但是从另一方面看,‘洋高考’的流行对中国大学的冲击,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他说,近些年国内大学负面新闻频曝,职业道德严重下降,大量考生加入“洋高考”,有利于刺激中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促进中国的高等教育通过改革方式与国际接轨,改变目前中国高校改革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局面。
“面对国外同行的竞争,我们已经感到了危机。”南京一所名校学生处处长告诉记者,他们的院士、教授经常到高中去讲课,展示学校的最新科研情况和教学,其目的就是吸引生源,以前讲座对象只是高三学生,现在不一样了,高一学生也被他们纳入了宣讲对象。“一些学生在高一就要确定将来的升学途径,这样的工作必须做到前面,放在后面就晚了。”此外,不少名牌高校每年都会组织冬令营、夏令营以及各种面向中学生的竞赛,给予尖子生们全方位了解高校的机会。
提升吸引力加快教育改革是关键
不过,专家表示,仅仅是把学生提前请到高校去参观、组织各项活动,并不能对吸引尖子生起到关键作用。
宋华明说,面对全球化的挑战,高校应全面地检视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制度,主动发现问题、寻求对策。“高校亟须进行全方位的改革,不仅要了解民众的教育需求,完善招生考试选拔制度,而且要更新教育理念,革新人才评价标准,掌握世界教育改革动态、吸收世界教育先进经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短视行为要不得。”他说。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