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音乐院校 > 教育资讯 > 正文

素质教育出新招 一校一品特色教育教孩子

2011年11月21日    来源:神州乐器网    

  “凡是人,皆需爱。天同覆,地同载......”18日清晨,遂昌县北界镇中心小学操场上古乐悠扬,书声琅琅。孩子们一边拍手踢脚,一边诵读诗文。三年来,每天清晨都会出现的这样一幕,已然成为当地的一道独特风景和教育金字招牌。

  像北界小学一样,近年来,遂昌中小学根据当地文化优势,结合自身特点,积极尝试“一校一品”的特色教育模式,构建起自己的特色招牌,走活了农村“育才棋”,走出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新路子。

  该县教育局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山区农村学校的硬件有了明显提高,但师资力量与城区学校还有一定差距。推行“一校一品”建设,便是为了让各所学校各取其长,从而强势推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推行“一校一品”以来,遂昌全县37所学校中已有24所学校相继建成自己的素质教育品牌。读《弟子规》、做《弟子规》操、唱《弟子规》歌,这种快乐的“必修课”三年念下来,如今,北界小学的9成学生已能熟练背诵。与此同时,万家红色小学的“红色小导游”、新路湾小学的诚信教育、万向中学的“道德银行”、云峰中心学校的书法教育等特色教育开始崭露头角。

  此外,这条教育新路还让绝大多数的山里孩子得到了因材施教的机会。在作为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的大柘镇中心小学,“一路笛声一路歌”的艺术教学坚持了10多年。现在,学校又设置了乐团、舞蹈、书画、篆刻等30多个艺术社团,全校1000多名学生都能根据兴趣,练就一技之长。

  五年来,11岁的吴姝洁学会了竖笛、电子琴和手风琴三种乐器,成为一名“小小演奏家”。她母亲钟士英说,真没想到,农村学校也有这么好的艺术氛围,看着孩子在学校里天天有进步,心里甭提有多高兴了。

  更可喜的是,“一校一品”还促进了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从宋代延续下来的省级非遗茶灯戏,由于多种原因,濒临失传。结合创特行动,高坪乡小学顺势而为,组建了一支茶灯戏队伍,定期向老艺人学艺。如今他们已能演《采茶》等多个民间小戏。

  据介绍,为给“一校一品”建设储备充足的人才库,遂昌还实施了“教师专业化成长工程”,相继推出“每人一专”技能大练兵、拜师结对等活动,让全县2000多名教师人人有“绝活”。

责任编辑:陈静
现在有人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 
相关文章
企业服务
每日关注
图文推荐
热门乐器老师
最新培训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网站声明 | 隐私保护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网络用户服务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