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教过不少钢琴学生。后来贴子留在网上,被人找出来问我如何学琴之事。针对目前小孩子的兴趣班学得太多,没有时间练琴问题,我直接就告诉他们:要玩一件乐器,请放弃所有其它所有兴趣班学习,你的孩子没有时间。。。。。.
现在专门研究琵琶教学和研制琵琶配件,一样遇到这种问题.许多人买琴方面就没有像买钢琴那样大方了,初学琵琶,七八岁的孩子选择一把白木儿童琵琶,问题就出在买了一根木头回来想学音乐?能有美的感受吗?当孩子包着粗糙的大小不成比例的假指甲拼命拨弄琴弦时,产生出的声音你喜欢听吗?你以为这种声音以后会变好听吗?哈哈!都是看待这件事不够全面和开放的心态原因。最简单的比喻:硬件和软件,硬件是琵琶,软件是琵琶弹奏技艺。两者一样重要。
如果用严肃的态度公平的对待买钢琴和买琵琶,那么买琵琶对初学者来讲不容忽视。白木琵琶的音色肯定比不过上等红木琴。份量不同,木质密度不同,做工不同。。。。。等等许多因素能说明。先了解琵琶的发声原理:一前一后两种质量反差非常大的木料粘在一起,经过琴弦弹奏,声音从最硬的背板反弹回来,就出了“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音色,因此背板的木质干而密度大,面板老,干,粗糙,松软,像鼓皮一样振动力大。铿锵的声音就出来了,更有灵性的是琵琶新做出来,一定要靠不同手力的人不断地弹奏,它的声音变化也会因人而异。这些就给制作琵琶的人,选择琵琶的人造成难度,很难讲清楚选择琵琶的标准在哪里?
让我们来算一笔经济帐,在孩子学琵琶投资上到底要怎么样做?
许多学了五六年琵琶的学生手上都有三四把琴,从最差的到好的,无可厚非。我的见意是:“最少三把,注重第一把琴,多的不管了。”演奏家们手里的琵琶都是换着用的,有的弹文曲好听,有的弹武曲好听,各有侧重。
对于六七岁的孩子来讲,他们的耳朵纯净的像白纸,在教学生活中,我发现她们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清楚地分清琵琶的四根弦的定弦音(ADEA)高了低了都能感觉出。琵琶的声音就在这些纯净的孩子们的耳朵里产生了第一印象。还有一点:“老师们手上做示范的琴,抛开老师的弹奏水平先不说。。。孩子们会思考,为什么老师弹出的琵琶声音这么好听,我弹的为什么不好听?动作做到位了还不好听怎么办?”
问题出在手上使用的琵琶,它是硬件。音准要保证,这是第一件事,音响效果也就是音质至少不能像砍木头,太难听。
来源:神州乐器网)
责任编辑: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