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今年发布的《中国少年儿童十年发展状况研究报告》表明,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睡眠时间持续减少,其中近八成睡眠不足。报告显示,2010年,中小学生在学习日的平均睡眠为7小时37分,比2005年减少了1小时22分,在周末的平均睡眠为7小时49分,比2005年减少了1小时47分。(《新京报》12月12日)
这是一组让人揪心的数字,不断减少的睡眠时间的背后是中小学生的学习压力的加大。“减负减负”的口号我们已经喊了好多年,但是真正的成效并没有显现,睡眠时间的减少就是最好的证据。过多的作业、课外补习班都是“偷”走孩子睡眠时间的直接原因,但给孩子们施加压力的却来自学校、家长和社会。就像地方官员将政绩等同于GDP增长率一样,教育系统是把升学率等同于学校的政绩,好的升学率可以给学校、老师带来荣誉和金钱,而付出的代价却是孩子们每天在高压之下伏案学习的心理和生理压力。除了学校,来自孩子家长的压力也不小。在普遍都是独生子女的今天,父母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越发强烈,谁都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从小开始各种辅导班就成了孩子们周末的必修课,从乐器到外语、从奥数到美术,家长们恨不得把自己孩子培养成可以同时比肩贝多芬、爱因斯坦、达芬奇的天才。现在全社会的风气大体如此,家长们盲目跟风的情况比比皆是,一听哪门辅导班对学习有帮助,就替孩子报名,殊不知拔苗助长、强扭的瓜不甜。每个孩子天性不同,如此高压之下只会磨灭孩子的天性。
且不论孩子“牺牲”睡眠时间学到了多少知识,在长身体的时候缺觉肯定会影响孩子的体质,如果从宏观的角度来看,这将会影响整整一代中国人的健康。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主要的学习任务应该是认识这个时间,渐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念,而不是在题海中遨游、熬夜。一个爱因斯坦足够影响一个世界,而一个孩子的健康则会影响一个家庭。我们不需要那么多的爱因斯坦,现实情况也不可能每一个孩子将来都成为科学家、艺术家。我们需要的是让孩子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中自由的成长,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全社会那股浮躁的气氛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应试教育更会把很多孩子的天赋磨灭。何时我们才能把从孩子那里“抢”来的时间还给他们啊?
责任编辑: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