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10日晚,德州市会展中心的千人大礼堂内座无虚席,但却出奇的安静。整个礼堂内只有清澈明净的钢琴声泉水一般地不断流淌,美丽的旋律在台下孩子们清澈的眸子前缓缓流过,流入白发老人的耳中,流入青年听众的心里。一曲结束,会场中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这里举行的是著名钢琴演奏家石叔诚钢琴独奏讲解音乐会……
现场:精心安排的音乐盛宴
10日19时45分。会展中心大礼堂中。一场钢琴独奏音乐会正在进行。
舞台上,钢琴旁,一位演奏者动情地演绎着贝多芬的经典奏鸣曲,抒情的旋律顺着他的指尖缓缓流淌出来,滋润着每一个观众的心田。当最后一个音符落下之后,全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此时的演奏者并未休息,也并未马上继续进行下一曲的演奏,而是站到了距离钢琴有一段距离的话筒架旁,跟观众讲起下一首曲子的相关知识来从曲作者的经历,到曲子诞生的过程,从曲子的特点到它要表达的感情……一切都在聊天式的平易气氛中娓娓道来。当听众充分理解了这支曲子的来龙去脉之后,他才重新坐回钢琴旁边,把这首曲子奉献给大家。
这位演奏者,就是著名的钢琴演奏家石叔诚。
为了让音乐真正走进听众心中,促进大家对音乐的理解,整场音乐会都是采用这种演奏家讲解的方式进行的。为了让大家充分体验钢琴与各种风格音乐的结合,学到多方面的知识,石叔诚先生特地选取了斯卡拉蒂、莫扎特、贝多芬、肖邦等不同风格的西方作曲家的经典作品,还选取了《彩云追月》等几首风格不同的中国民族音乐作品进行演奏和介绍。同时,为了让大家能够欣赏到原汁原味的钢琴音色,石叔诚先生没有在钢琴边放置任何电子扩音仪器。“我希望这些做法能使美妙的音乐流淌进每个观众的心中。”石叔诚说。
义务:普及音乐的责任重大
近年来,石叔诚不仅在国内外各种演出活动中表现活跃,受到中外音乐爱好者的广泛赞誉,还在不断地致力于音乐的普及和教育工作,当天的音乐会上,他向观众做音乐普及工作的表现就已经十分明显了。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音乐会的中场休息时间,石叔诚先生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我觉得当前我要更多地侧重于推广音乐的普及工作,这应该是最重要的。”他说,“就像我们国家不缺乏奥运冠军,缺乏的是体育锻炼的普及一样,我们国家目前并不缺乏世界级的演奏家,缺乏的是音乐的普及。很多人都在说"我不懂音乐""从小没接触过音乐",我要做的工作就是要通过各种方式,把尽量多的人和音乐的距离拉近,让我们的每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也都能有音乐的陪伴。”
石叔诚认为,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在音乐方面曾失去了一些时间,失去了一些传统,如今各方面条件都比较好,正是抓紧时间补上这一课的时候。“音乐普及工作必须从每一个人做起。因为一个民族文化的崛起要比经济崛起难得多,它需要时间,需要很多脚踏实地的工作,可能要几代人的努力才能有成效。我觉得这是我的努力的意义所在。”
责任编辑: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