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文:相当多的90后踏实、负责,而且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爱自由,爱探索,梦想出国读博环游世界,写书……我是莫文,我不是所谓的‘90后’,我只代表我自己。”
被网民热捧的“90后50条特征”包括:会用火星文、业余爱好中有一项是睡觉,对动漫情有独钟,喜欢一个人在家……出生于1990年的莫文说:“我是非典型的90后。”
对于很多关于90后“不负责任”、“非主流”等评价,他表示不赞同。“我不同意给90后‘贴标签’。”他说,“人们倾向于关注特立独行的行为,并放大到一代人身上。其实相当多的90后踏实、负责,而且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莫文约记者在北京魏公村一家咖啡厅见面。走出实验室的莫文格外健谈,一边熟练的切牛排,一边讲述自己的未来规划和忙碌的求学生活。
“我有两个理想,一个是当科学家,一个是环游世界。”他说。因为喜欢养宠物,莫文上小学时就对生物产生兴趣,后来进入武汉一所大学生物学专业。实习期间,他获得一个机会到北京某研究所参与关于肿瘤的课题研究。现在他一边参加课题,一边申请香港和美国大学的博士。
他这样描述自己的大学时代:从大二开始,他几乎每天都只睡5个半小时,在实验室则只睡4个小时;参加托福考试、GRE考试、准备申请材料……整个过程很繁琐。因为到年底有几所大学的申请即将到最后期限,时间很紧张。
“这些都是为实现目标所要付出的代价。”他认为,选择不出国的人当中,有的人是因为过程太辛苦,坚持不下来,有的人则不清楚出国的目的。
莫文很关注社会现实。“拼爹”、潜规则等社会现象和急功近利的学术风气让他感到不满。他向往世界各地的美景,也想通过出国换一种生存状态。
对成功申请到国外大学的奖学金,莫文显得信心满满。他有三年的科研经历,在学校期间参与了七个项目,有关生物分子方面的课题都会比较熟悉。
记者问“万一申请不下奖学金将如何打算”,他说:“那我就做别的事情啊,或者再申请一年。”事实上,他现在已经在找工作了。
“我不会‘海投’(不加选择地向各大公司发出简历),会选择几家生化制药、生物工程之类的公司。‘海投’就意味着‘海面’,精力分配不过来。”莫文说,“最重要的是找一份与专业有关的工作,这样会对将来申请出国有帮助。”
“如果申请出国成功,那对录用你的机构怎么交待呢?”记者问。
“那就等于毁约,极伤人品。我会跟对方说好,出国前只是挂名实习。我要的主要是‘研究工作经历’。”他说。
忙里偷闲,莫文会和网友分享照片或心得,为自己喜欢的作家写书评,或者拉小提琴。与这美妙乐器结缘,源自儿时父母把他送进培训班。学琴的过程固然痛苦,但却为他打开了另一扇窗。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一个人的兴趣越广泛,他拥有快乐的机会就越多。
“对我而言,人生的意义在于寻求有趣和穷尽各种可能性。”他说。
责任编辑: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