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音乐院校 > 教育资讯 > 正文

让音乐叫醒你的耳朵

2011年12月31日    来源:中国音教网    

   神州乐器网讯   27日,记者来到嘉峪关学校3楼的排练室,站在门外,就被那充满气势的《角斗士》感染。室内,几十名小学生,正在张俊武团长的指挥下,认真练习乐曲。再过两天,嘉峪关学校管乐团的孩子们就要在全市的中小学生新年音乐会上表演了。这次他们要演奏的曲目是《角斗士》和《斯拉夫进行曲》,看着孩子们自信快乐的神情,不禁让人对这些孩子们的演奏充满了期待。

  坚守20年乐队走向维也纳

  说起嘉峪关学校,就不能不提到它的管乐团,它已经成为学校的标志。无论是外国考察团来青岛考察,还是青岛市的重大活动,总能听到这支管乐团的精彩演奏。在今年7月,嘉峪关学校管乐团赴奥地利参加“至高荣誉”国际青少年音乐节,在20年前成立的时候,没有人能想到它会取得今日的辉煌。

  1991年,当张团长接到筹备小学生管乐队的任务时,他还是一名部队军乐团的指挥。小学生管乐团,这在整个中国还是新鲜事,很多乐器是不是适合孩子们吹奏还不清楚,张团长就接下了这一重任,开始了他义务普及高雅音乐之路。

  因为之前从来没有过小孩子组管乐团的,很多学生家长不理解,能行吗?会不会耽误学习?会不会影响孩子身体?为此,他和学校的老师们找了很多医院去论证:学习管乐对孩子们的发育究竟有没有影响。得到没有影响的结论后,他们又去动员孩子们加入乐团。

  在克服种种困难后,由60多名乐手组成的嘉峪关学校管乐队成立起来了。那时孩子们都对音乐一窍不通,很多乐器连见也没见过。张团长发动朋友,一起手把手地教孩子们学乐器。经过多年的摸索,1996年3月16日,嘉峪关学校管乐团迎来了第一次重要登台机会。在青岛市人民会堂举行专场演出,连续1个半小时,演奏十七首乐曲,演出大获成功。

  2011年7月,嘉峪关学校管乐团受邀参加在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的“至高荣誉”国际青少年音乐节,孩子们用管乐演奏了《红旗颂》,一气呵成的演奏震撼了全场,被评委称赞是年纪最小演奏水平高超的乐团,“66岁的老音乐家带着66个年龄不足10岁的孩子走进金色大厅。”这次乐团获得了组委会特设的特别贡献奖。

  陶冶性情音乐为孩子打开另一扇门

  9岁的张纳川是嘉峪关学校管乐团的一名长号手,他加入乐团有一年半时间了。加入乐团之前,他对音乐没有太多认知,也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会喜欢上长号,当时报名只是因为管乐团很厉害,经常出去比赛,他“想出去见见世面”。今年7月,他也跟随乐团赴奥地利维也纳的金色大厅演出。说起当时的经历,小大人似的他虽然说自己很淡定,但当时紧张到演出服都找不到。

  一直在听记者和张纳川对话的曹乔楚,早就按捺不住地想要表现一下了。“我学长号三年了,明年我要考十级了。”曹乔楚读五年级,今年11岁,在乐团中算是一个“老人”了,他给记者现场演奏了一段他拿手的《太行山上》和《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他告诉记者,他也是从加入乐团开始,喜欢上了音乐,喜欢上了长号,他现在在努力练习考级,“喜欢,想一直练下去。”

  在维也纳的演出,让很多参与其中的人激动。能在音乐最高殿堂,取得优异成绩,正如乐团的另一位老师李老师所说,孩子们为自己开拓了向未来继续冲刺的平台。

  嘉峪关学校管乐团现在有150多人,分十一个声部,有20多种乐器。每个孩子在加入乐团的那天,基本都是零基础,经过乐团老师们悉心地培养,一个个都可以看懂五线谱、演奏出美妙的旋律。通过乐团这个平台,他们接触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为他们的未来打开了无数可能的大门。

  传授技艺礼仪尊严耳濡目染

  “今天下午,我团进行了第二届技能比武活动,一共有76名同学参加。在这次比武中有不少高年级的同学,特别是代理声部长的礼仪值得很多人学习,那彬彬有礼的鞠躬和话语得到了所有评委老师的赞赏,让我们不仅看到了演奏水平的提升更多的还有个人整体素质的提升。欣慰啊!”这是在今年8月一次比赛后,乐团另一位老师荆晓红写在孩子们的博客中的一段话。

  对于嘉峪关学校乐团的日常教学管理,张团长告诉记者,学习音乐懂音乐,让孩子们多了一种与世界沟通的方式,但是不是说懂音乐了就是一个高雅的人了,更要学会尊重别人,谦虚有礼,这也是他在教课的时候经常跟孩子们强调的。

  而在今年7月12天的欧洲之行中,孩子的表现让人欣慰。一位随行的李老师将当时的感动记录了下来:“直到现在王筱轩同学充当老师的小助手忙前跑后的情景,曹乔楚乘车时乖巧地坐在我身旁的身影,吃饭时,乔浩洋、辛金凯、郭昊、孙俊丰、付正方、余欣怡等同学安静文明的举止都让我深深地感动和骄傲……老师欣赏你们、爱你们,再接再厉哦……加油!”

  张团长说,孩子们能出去参加比赛,跟国际级乐队交流,是很好的。但更希望孩子们就是单纯地开心地玩音乐。不要功利,只要享受音乐就好。

  记者手记: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当记者拨通张团长的电话,表示想要采访他时,张团长一直强调,一个老头子了有什么好采访的,要采访就采访我们的乐团和我们年轻老师吧,他们才是真的了不起的。

  当记者赶到嘉峪关学校时,张团长一直把记者往乐团方向带,详细讲解乐团取得的成绩,其他老师付出的辛苦,对自己却只字不提。

  从其他老师口中,从孩子口中,记者了解到,张团长在推广高雅音乐这条路上,一做就是20年,风雨无阻,仅这份坚持就让人佩服。除了付出心血的嘉峪关学校管乐团,在这20年中,张团长带过的、指导过的乐团有四五十个。这些年来,从他指导过的乐团中,成才的有近200人,可谓桃李满天下。很多人现在已是青岛很多乐团的主力,从事着传授音乐的工作。

  张团长做了这么多,不图名更不图利,按照他自己的话说,一个老头子了,一辈子能做自己喜欢的事就是很幸福的事了,“何况还是有点意义的事,能育人,能看到孩子们成才,就很满足了。”正是张团长这份淡薄,这么坚持,才让高雅音乐,从孩子们那里起航,慢慢地,一代一代薪火相传。

  因为有了这些美妙的旋律,青岛琴岛之名也更符实。

责任编辑:陈静
现在有人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 
相关文章
企业服务
每日关注
图文推荐
热门乐器老师
最新培训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网站声明 | 隐私保护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网络用户服务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