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乐器网讯 “阿姨,这是我的葫芦丝五级证书,这个是爵士舞一级证书,那是我去香港演出的证书……”在一次家族聚会上,才幼儿园大班的蒙蒙自豪地拿出一叠证书对我们说。当我们一脸不可置信地翻看他厚厚的证书时,一旁四五个同样上幼儿园的小孩也围上来叽叽喳喳地说:“我也考了舞蹈二级证书。”“我书法获奖了。”“我的古筝也考级了”……深入了解后,记者发现,在我们身边这样“不凡才艺”的学龄前孩子大有人在,他们有的只有三四岁,“考级”之风,已从大学、中学吹到了幼儿园。
蒙蒙的妈妈告诉记者,蒙蒙从中班就开始了才艺培训,有葫芦丝、爵士舞、主持、模特表演、游泳等,基本上周一到周六都排得满满的,周日休息一天。为了接送孩子上才艺班,她甚至辞职当起了全职妈妈。“起初送他去才艺培训,是看到身边的小朋友都有去兴趣班和‘技多不压身’观念。刚开始,蒙蒙也是试了很多的兴趣班,后来观察他的兴趣和优势,就确定了以葫芦丝为主,爵士舞、主持人等为辅的培训。学什么东西最好有目标,也给孩子和自己一点压力,学了一段时间,我们决定慢慢地考级。现在,他一周上一堂葫芦丝课,每天在家里固定练习10分钟。孩子嘛,学着学着,肯定会厌倦,会偷懒,一般我会告诉他,如果葫芦丝练得好,可以奖励他玩会电脑,这样他就屁颠屁颠地练了,有时候还主动以练葫芦丝换电脑玩。”在与蒙蒙的聊天中,记者发现他并不厌恶考级和培训,甚至有点洋洋得意的味道。
与蒙蒙的轻松考级不同,四岁的阳阳就显得艰难了很多。阳阳学的是古筝,枯燥的指法、千篇一律的考级曲目练习简直让她抓狂,好几次,她都练得哇哇大哭。阳阳妈矛盾地说:“看她练得这么辛苦,也非常心疼,担心枯燥的练习会扼杀她对艺术的欣赏力和感受力,可是看着她身边的小朋友都有特长和证书,再加上今年小升初的特长生招生等新闻,我不能让她输在起跑线上。”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大多数家长让幼儿参加兴趣班的目的主要是“技多不压身”,近一半家长赞同“幼儿不参加兴趣班会输在起跑线上”。记者走访部分兴趣班发现,多数学校都会第一时间告诉来报名的家长,优秀学员可参加专业考级和获得省、市级专业获奖证书等。“这都是为了迎合家长意图”,某培训老师告诉记者,现在许多家长关心孩子学多久能够参加考级、学校是不是有机会让孩子去外面演出、是否颁发证书等问题。
令人深思的是,大多数艺术培训老师们都认为幼儿园小朋友考证不宜提倡。他们认为学习音乐、乐器、舞蹈等艺术特长,应从孩子的兴趣出发,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而不能硬逼着去学,更不能以考证为终极目标。市乐音提琴艺术学校周黎黎老师介绍,学校30多位幼儿学员中,参加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小提琴等级考并拿下证书的有七八人。其中最小的年纪仅为4周岁。她认为,让孩子学钢琴、练英语口语或下围棋等,是为了提高孩子的素质,陶冶情操,可现在有些家长变得非常功利,舍本逐末,一味追求等级证书。这种应试性考级悖离了艺术特长培养的本质。孩子早期的过度学习,会对他们的成长造成很大影响。
因此,对于学生考证,家长首先要放平心态。市城南小学乐队指导老师李丽君认为,艺术培训学习有时候的确会比较累,这时候,适当的压力将有助于学生特长学习。比如,培训学校都有一些优秀的孩子被选为团队选手,成员们可在老师的带领下参加各种各样的比赛。学生能在各种比赛中获得艺术学习的乐趣。当然啦,如果学生自己真的在艺术方面比较有天赋,老师也觉得学生技艺达到考级要求,也可相应地建议他们去参加符合他们技能的考证。孩子考级的目的不应该是为了得证书,考级其实就是为音乐学习做一个鉴定。其中包括对老师教学的鉴定和对孩子学习的鉴定,家长不应过于急功近利。家长应该明白,人生其实是一场长跑,急着要赢在起跑线上的人,未必能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