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音乐院校 > 教育资讯 > 正文

弹琴,你入境了么?

2012年03月24日    来源:中国古筝音乐网    

  神州乐器网讯  “琴棋书画”是人们心目中的四大雅品。或许厅室简陋,但只要有老琴一张,或者几卷书画,也倒令蓬荜生辉,颇有几分可值得玩味的地方。“琴”位列四大雅品之首,深受文人雅士的喜爱。年代的久远,历代以来文人墨客对古琴这件乐器的吟咏歌颂,成就了它一身深厚的文化内涵。精致的造工又使它具有高度的审美观赏价值。这种集观赏和深厚文化于一身,以及人们多视之为一个“有情感”、“有生命”的存在,房室瑰宝,这是一般的乐器所不能比拟的。

  文人雅士对古琴之爱是微妙的。这体现在古琴弹奏的种种讲究上。比如弹琴之前要做好各种准备,比如觅得一块佳境,沐浴净身焚香,凡此种种。而且,他们在此种情况下不弹:疾风甚雨、身处尘世、面对俗子,以及包括不坐不弹,不衣冠不弹等等。

  而作为深受世人喜欢的古筝却不一定能够受到这样的优待了。与古琴不同,古筝学习起来极易上手,也不需要多少高深的文化、理论来武装。由此学习的人数也较古琴为多。那么,是不是因为古筝对俗乐的介入过多而就不能享有这样的待遇了呢?不是的。

  弹琴需要“净”

  宋代周敦颐写莲花,“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一语道尽文人对莲花的珍爱。琴又何尝不一样?曾有有个女性朋友跟我提到过,她在练琴时,不吃东西就练不成琴。由此她养成了这样一个坏习惯:一边练琴,一边吃东西。这在我看来是弹琴的大忌。也被我看成是不懂得弹琴的一种表现,即便她技术无可挑剔。首先这是对琴的一种极不尊重的态度。这也是一种没有文化修养的表现。这种练琴的方法很容易一心两用,做不到专心,怎么能弹奏出至情至性的音乐呢?真正的大师对他的琴肯定会十分爱护,犹如珍爱自己的生命。而不会亵渎之。正如那清水芙蓉,远观即可,攀摘则损之性命。

  想想就可知了。手里抓着油腻腻的东西。或者琴板上到处有零食的碎沫儿。如果真能坐下来继续弹琴,那也倒是弹琴人的一大功力。但是也很少有人真的像这样让自己的琴生活在如此水深火热之中。

  记得有有人问我,为什么我的琴都用了十年了,还是那么一尘不染。这是因为我每天都坚持给它清扫灰尘。有人曾说我太过注重小节。我倒不认为这样的小举动是小节。而是包含着一种人生的态度。我想如果真的有一天你觉得琴对你来说不可分离,是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你对琴做的一切,比如擦拭、清扫等都是有意义的。这实际上是在给你的琴在做保养。从另一种角度来讲,从一架琴也可以看得出一个人的脾性。一尘不染,那他大多是生活细致的。曾有一位认识的能弹琴的人,有时候竟把琴当作搁置衣物的架子。这简直是天大的笑话。

  弹琴需要“净”。琴板上落了灰要及时清扫掉,这样你用的也舒心。不会因为灰尘太多而影响了心情。用手拿了吃的东西或者其他用品,要及时洗手,以免将细小杂物带到琴弦而影响他的使用寿命。琴房脏了,就一定先打扫干净。试想一下,你会愿意在一个垃圾筐里堆满异物、充满异味的琴房弹琴吗?抑或也会在这样的环境下修身养性吗?小的举动也是一种大的文化,也能铸就一种生活型态。既然是美的事物就应该还它美的面貌,切不可肆意蹂躏之,践踏之。

  弹琴需要“境”

  前面我提到过,古琴的弹奏一定要寻觅一处佳境。古诗人有一句诗,“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幽指的是幽静的地方,有山的地方,有水的地方等等。篁指的是竹林。在青青幽翠的竹林深处弹琴,弹到兴致浓时仰天长啸,何等潇洒自在和飘逸。在这种自然之境中,弹琴人很容易忘我,与自然化为一体。这比在小小的琴房,四面墙壁,天地甚小相比,自然是上好的选择。

  弹琴应选择旷达之所。说到此我又要庆幸自己所居之处离植物园如此之近。歪身侧过那铁杆栅栏就到了这一处幽深之所。万物生长,空气清新,看着水边栖居的禽类啄食鱼虾,那松鼠在大树上活跃地跳上跳下,身居幽所,自己也成为其中的一部分。在这样的天地中,弹出的声音更容易发自内心,也更带有一种洒脱的情怀。这不像在住处,你还得考虑到底用多大声,大声了会不会吵得人家不安生,等等。

  弹琴要远离闹市。其实,你若弹琴,就会有人前来凑热闹,有的是好的,一声不吭,屏气凝神听你弹奏。一曲完毕,或掴掌或喊好称赞,或给你提一些好的建议。有些就纯属无聊了,坐在你旁边,说是欣赏,说话的声音盖过琴声,完全无视你的存在。这对弹琴人来说,无疑是在让自己的耳朵遭罪,无疑是在践踏自己创造音乐的过程。这就是幽静之所的闹市了,你避免不了的。也只有躲而避之,寻觅更为佳好的去处。

  古代的文人有很多共同的爱好。一般都喜欢山水。弹琴人也巴不得能得到这样的佳境。或竹林深处,或小溪流边,沐着林荫,听着沙沙的竹叶声响,那细细簌簌的小溪流,整个人都远离尘世的,一片洒脱。心与自然化一,融为一体,琴声也似天籁了。

  也曾有一个友人问过我,能不能在竹林给她上露天课。她说这样才能找到一些感觉。我是举双手称赞这个提议的。在自然中,你可以躲避那些欢闹的,熙熙嚷嚷的,也可以找到真正的知音。因为不管琴声有多远,他们一定会循声而来。

  弹琴人不仅需要“净”、“境”,也需要“静”。唯有心静,你才能坐得住,也才能不厌其烦地去来回琢磨、修饰同一只乐曲,直到你觉得满意为止。不能安静的人是做不到的。心存杂念,就会常常错音,往往会是繁手淫声。这就需要弹琴人不断地修炼了。

  

责任编辑:陈静
现在有人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 
相关文章
企业服务
每日关注
图文推荐
热门乐器老师
最新培训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网站声明 | 隐私保护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网络用户服务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