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音乐院校 > 教育资讯 > 正文

幼少儿的早期音乐教育

2012年04月12日    来源:民乐网    

  神州乐器网讯  音乐教育有利于智力的开发,有人进行过调查,发现音乐学得好的学生,文化课学的也好。许多科学家都是音乐爱好者,他们曾说过:搞科学应该懂得点音乐。大脑灵活对科学研究有好处。音乐教学是在愉悦之中培养幼少儿的创造力和兴趣。音乐教学的本身就是一种愉悦教育。应时刻让幼少儿感到新鲜和快乐。针对幼少儿的好动,可以结合韵律展开活动,与节奏训练相结合;对幼少儿的好奇,可让他们欣赏乐器演奏,模仿各种生活的声响,提高听辨能力;对幼少儿的好表现,可让他们自己进行自我表演,无论是唱、跳、演奏,都是他们自我的创造。如果得到老师的表扬,他们还会很高兴,感受到自己创造成功的喜悦。

  在人的一生中,各个年龄阶段的学习、能力有着明显的差异。许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越来越困难。有些技能性很强的学科,过了一定的年龄,会成为人们终身不能达到的禁区。所以学习音乐,包括乐器演奏才能的训练,必须从幼少儿时期抓起。

  那么,怎样激发幼少儿学习的愿望与积极性呢?根据我自身的体会,与大家一起探讨。

  古筝教学也是一门科学,学习古筝与学习其他任何艺术学科一祥,有着自身的规律。对初学古筝的幼少儿,首先要从情趣出发,一味的“讲”和“教”,就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时间一长,甚至视为负担。因此,要根据幼少儿年龄小、稚气、好奇的特点,采用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形象的模拟,从情趣出发。如结合幼少儿熟悉的歌曲,随着教师的指挥,同学生一起唱出来。通过这几分钟师生之间的活动,立即产生了感情交流,整个课堂充溢着轻松愉快的气氛,一堂课便在这良好的气氛中开始了。师生间消除了隔阂,缓解了学生紧张的心理,改变了他们在学习中被动的态度,形成了身心和教学气氛的轻松感,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亲密融洽的关系,再用古筝特有的韵味去模拟弹奏,以引发幼少儿的好奇心,培养其学筝的兴趣,使学生很乐意进入学习活动。

  人的才能不完全是天生的,而主要是后天培养与教育的结果,重要的是循循善诱、循序渐进,耐心地创造条件,激发少儿学习的热情。日本著名的音乐教育家铃木说过:“任何一个孩子都会有发展,这取决于教育方法的如何。”理解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特别是对于处在学习初级阶段的幼少儿来说,准确而又深刻地理解所学的知识,似乎难度较大,但理解更为重要。学习乐器演奏也是一样的道理,如同样的指法,可以在不同的乐曲里出现,这样就会更能加深理解和掌握这种指法的用法了。

  学生是教学中最重要的因素,教学必须自始至终为学生考虑,应适合幼少儿的特点,有利于引导幼少儿进入学习的状态。音乐教学本身具备艺术的品格,并发挥创造精神,不拘一格,能呈现出多彩多样的可能性。在教学过程中,如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就势必会损伤幼少儿学习的兴趣。要注意改革教学方法,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应着重突破灌输式,提倡启发式的教学,让学生学得主动、生动、快乐。所以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赞扬与责备,也起着极大的作用。铃木先生在教学中用的赞扬与责备的方法之高超,确实令人佩服。他总是先赞扬说:“真好啊!”,接着再说:“如果再把坏毛病改掉的话,就更好了。”这样,学生受到赞扬的事在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尽管指出了毛病,学生也会老老实实的接受,并能依靠自身的意志去克服改掉。希望能得到老师全面的赞扬。

  音乐教学能促进大脑的开发,尤其是学习乐器,是手指的运动,锻炼手指对脑细胞产生良好的刺激,这种复杂的手指训练,也起着培养幼少儿集中注意力与增加毅力的作用,从而对幼少儿品质与能力的发展有着极好的影响。音乐早已被人们称作“早熟艺术”。回顾一下世界上有多少科学家、誓乐家,几乎都在幼少儿时期受到了音乐熏陶或严格的训练。本世纪最杰出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一生都没有离开过音乐,他曾说过:“音乐陪伴了我一生,我所有发明创造都来源于音乐”。音乐家“神童”莫扎特,“乐圣”贝多芬无一不是在童年时期就接受家长安排的、严格的音乐训练,才在茫茫人海中脱颖而出、才华横溢的。所以,从幼少儿时期就学习音乐是很重要的,对以后的各项事业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让我们加强对幼少儿的早期音乐教育,担负起培养下一代的重任。

责任编辑:陈静
现在有人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 
相关文章
企业服务
每日关注
图文推荐
热门乐器老师
最新培训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网站声明 | 隐私保护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网络用户服务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