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音乐院校 > 教育资讯 > 正文

琵琶演奏与演奏家

2012年04月13日    来源:拙风文化网    

  神州乐器网讯  琵琶艺术实践的核心,是创作与欣赏的实现。而演奏家是核心的支撑,实现了创作,搭起了让观众欣赏的桥梁。因此,演奏家作为审美对象的创造者,不仅需要掌握娴熟的演奏技术、丰富的演奏经验,更需掌握琵琶演奏再创造的美学原则。这里重点谈谈琵琶演奏艺术对艺术家的理性要求。

  琵琶演奏家,要使其再创造能够充分再现一度创作潜在的审美价值,并提高原艺术价值,就要求其从历史的角度把握作品风格,再现作品历史风貌,又要从当今时代的角度研究作品,用更高的要求发展作品。这就需要提高作品的艺术价值,挖掘未被前人发现的美的因素,给作品注入时代的气息,创造出自己的个性特性,使审美主体获得更强烈的艺术表现力,同时,客观上还要求演奏者在音乐表现过程中基于民族风格、吸收外来因素、研究历史需要、反映民族风骨。演奏者还要考虑社会的需求,即把自我个体融于群体之中,在现实个性的基础上塑造出艺术个性,尽可能地创造适应不同层次审美要求的琵琶音乐表现方式,求得观众的共鸣,实现审美主客体的相对和谐。

  琵琶演奏的情感体现是“内与外”的有机统一体。《诗大序》云:“动于中、形于言、言之不足,则歌咏之,歌咏之不足,不如手之舞之蹈之也。”可以看出,琵琶演奏应是演奏者内心情感与外在表现的统一整体。

  这统一之中又有“情与气”的和谐统一,“气与力”的和谐统一,自然为本,妙在弦外。

  琵琶演奏,情先得于心,而外应于器。是演奏者内在思想情感的运动状态,是演奏中生理因素与表情达意精神活动相互统一的内在韵律。因此,气息的节律须随情而变,情动而气动;情急而气促;情缓而气畅;情刚而气壮;情柔而气和;情悲而气断;情气相济,情气贯通,是演奏者的精神世界、内在修养、感情提炼、通过演奏而表达的一种精神领域的产物。

  琵琶演奏既有精神情感的运动,又是身体各部位相互协调的物理运动,“以情运气,以气引力”,气发于内,力用于外,力以气为源。演奏用力的基本特点是:气运手提、气延手缓、气深手稳、气断手顺。演奏的动作是气发的结果,是发力的关键,气力相谐方能形神兼备。

  琵琶音乐的表现,讲究纯朴自然,力求自然之美,这也是民族传统的审美心理。演奏中,让音乐自然流露,表现音乐本色之美。演奏者必须具备坚实的技术功底与丰富高超的演奏技巧,要有科学安排和合理运用技巧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才能全身心投入音乐内容的表现,融自身情感与音乐为一体,使音乐自然流露,使演奏达到自我陶醉的精神状态。

  优秀的琵琶演奏艺术,必然是基于演奏者社会实践的积累与文化修养的积淀,既有务实、又有务虚,在音乐艺术的外围领域,丰富内心世界的情感,积累美的情感印象。

  琵琶演奏艺术的探索,不能仅仅停留在具体的、一招一式的研究上,而要具有更高层次的追求,从而创造出成功的音乐形象。

  

责任编辑:陈静
现在有人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 
相关文章
企业服务
每日关注
图文推荐
热门乐器老师
最新培训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网站声明 | 隐私保护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网络用户服务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