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乐器网讯 高考临近,高三考生与家长是否已经着手准备填报志愿事宜了呢?在记者的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少家长在填报志愿方面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而这将直接影响考生志愿的填报与考后录取。为此,我们采访了一些经历过高考志愿填报的往届学生与家长,希望他们的经验能够予以本届考生与家长一些启示与帮助。
误区一:高考结束后再准备填报志愿就来得及
距离2012年高考到几个月的时间,但是仍有很多高三考生家庭至今还丝毫未考虑志愿填报问题,甚至很多家长认为这是高考结束后的工作,到时再考虑就来得及。
往届学生与家长建议:
虽然填写一张表格就可以完成高考志愿的填报,但这之前的准备过程是漫长的。家长不能只关心孩子的学习与生活,而忽视了填报志愿的准备工作。很多家长都表示高考的成绩与志愿的填报是同样重要的,报得合理与巧妙可以帮助孩子进入更理想的学校与专业就读。一般来讲,提前一年家长就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进行志愿填报的准备工作了,因为孩子进入高三后成绩与排名都趋于稳定,一般波动不会太大。
至于填报志愿的准备工作,很多家长也给出了自己的心得。首先,认真熟悉孩子文理分科后的考试成绩与排名,并且分析变化的趋势,大概预测孩子的高考情况。其次,认真研读高考报考参考书籍,尤其是教育部门出版的官方报考书籍,从中了解各校历年在本省的录取情况,并找到孩子的定位区间,从而重点研究。再次,如果想深入了解某些感兴趣学校的招生与教学情况,可以查询该校的网站,并与该校招考部门联系;也可以从学校的往届学生处获得学校的第一手情况;如果有条件,家长与学生可以在学校的开放日前往实地考察、参观。
误区二:填报志愿是家长的事,孩子只负责学习就行
孩子自从到了高三,学习相对以前更忙了,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因此很多家长就独自承担起挑选学校与专业的任务。从查阅资料、打听情况、分析对比到就业情况预测等整个过程,家长独自包办了,甚至往届还存在着孩子到填报志愿表格时才知道自己未来四年可能就读的学校与专业的情况。
往届学生与家长建议:
孩子再忙,挑选志愿的事情也要参与,至少把自己的意愿表达给父母。毕竟,高考志愿基本决定着孩子未来四年的学习与生活,家长就算根据自己的意愿“包办”了志愿,也无法“包办”孩子未来的四年。只有自己规划的蓝图,孩子才有兴趣去参与它,创造它。此外,对高三的考生来讲,增加对志愿的了解还可以帮助他们憧憬未来,从而激发斗志,增加学习的动力。
往届考生的家长们建议,家长通过研究材料等对志愿填报有一定了解后,可以利用孩子饭后或晚上休息的时间与孩子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兴趣与志向,从而再结合孩子的意愿进一步筛选出合适的学校和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