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乐器网讯 近几年来,中国的打击乐及打击乐教育呈现出逐步升温的发展态势,各具特色的打击乐团纷纷出现。在舞台上、荧屏中观众们也经常会看到青少年打击乐手的灵动身影。那么,在这蓬勃的生机中,中国打击乐未来发展走向如何?在应试与提升素质的选择上,青少年学习打击乐能够收获些什么?教师和家长应该如何正确引导青少年学习打击乐?近日,记者走访中国打击乐专家,他们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打击乐学会副会长王以东:
教育先行 多管齐下
一提起打击乐,人们往往会想起动作潇洒、动感十足的架子鼓,其实,打击乐器是由形状各异的乐器组成,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中国打击乐学会副会长王以东接受本报采访时谈道,1956年,在我国高等音乐院校有了民族音乐系的建制后,各校开设了民族打击乐课程。之后,一些院校成立了打击乐专业。一般来说,我国音乐院校的打击乐专业学科设置通常分为两种:一是西洋打击乐专业,二是民族打击乐专业。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打击乐艺术以独立的姿态突飞猛进地发展。中国的打击乐艺术家和作曲家们,在打击乐的创作、演奏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出现了一大批富有新意的打击乐作品。随着我国与西方文化交流的增多,世界打击乐的发展也推动了我国西洋打击乐的前进。
跨入21世纪,随着民族打击乐器制作工艺的提升,外国打击乐器(如定音鼓、小军鼓、爵士鼓等)以及电子打击乐器(如电子鼓和电子合成器等)的加入,打击乐音色的张力获得了进一步的拓展,打击乐在音乐中的主体功能,已被越来越多的作曲家和演奏家所认知和应用。2000年,北京举办的“中国北京第一届打击乐艺术节”,云集了国内外的打击乐演奏家。今年,“全国第四届青少年民族乐器演奏比赛”中,打击乐首次以独立的项目纳入比赛。
在打击乐推进的过程中,中国打击乐学会、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打击乐专业委员会等专业组织的积极介入,引导了打击乐文化的发展方向。全国范围各地打击乐培训机构的兴起,也直接带动了地方打击乐的普及推广。
在专业领域,中国近年来也涌现出新的打击乐作品和代表人物。他们开专场打击乐音乐会,使打击乐从乐队中的一个声部中跳出来,成为独立的乐器表演形式。此外,在乐坛上还涌现了另一类打击乐团,如红缨束女子打击乐团等。这类乐团,中西打击乐器并用,表演曲目和表演形式较为灵活多样,拥有自己的观众群。虽然专业人士对这些新兴乐团褒贬不一,但值得肯定的是,在演出中,他们更注重演出的市场化与通俗化,积极与观众互动,让越来越多的社会人群认识到打击乐独特的艺术魅力。
业内专家朱经白、刘恒:
兴趣先导 挖掘情感
德国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认为:“打击乐器是最早为人类所掌握的乐器种类之一,也是现代社会中儿童最容易掌握的乐器,它们是最自然的音乐表达工具,也是最容易从中获得快乐的源泉。”
近些年来,青少年学习打击乐出现一股热潮。天津市天使文化艺术培训学校校长朱经白介绍,这个风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大约在2007年至2008年,电子打击乐开始普及,其相对于传统打击乐沿用了现代高科技音频技术,电爵士鼓不但包容了传统爵士鼓的优势,乐器本身涵盖了音色模拟等近百种功能,同时又兼顾了娱乐性与趣味性,加之全静音练习模式,使爱好者更容易受到电子打击乐的感染;另一方面,随着近年来钢琴、管乐、长笛等学生的饱和,而打击乐学生相对较少,因此打击乐学生有着较大的提升发展空间,这就吸引了很多人进行打击乐学习。音乐学院的师生、专业院团的演奏员、报考艺术院校的打击乐考生,以及参加打击乐考级的学生,构成了学习西洋打击乐的主要群体。
虽然打击乐教育出现了一些应试化的因素,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和家长鼓励引导孩子从兴趣出发学习,感受打击乐本身独特的魅力。天津歌舞剧院民族乐团首席打击乐手刘恒谈到,在他多年教授青少年打击乐的过程中,他一直强调,真正的打击乐需要在演奏的过程中注入创作者的感情因素,这样才能与听众达成情感上的共鸣。
对于青少年而言,打击乐的学习比较容易入门。因为很多孩子都喜欢敲敲打打,对声音具有一种天生的敏感性。这种与生俱来的本能可能受后天周围环境的约束而渐渐消失,打击乐的学习正是将孩子这种本性发挥出来的有效方式。另一方面,学习打击乐对培养儿童的节奏感十分有利,通过节奏练习引导儿童走近音乐,要让儿童用自己的身体实实在在地感觉音乐,感觉音乐中的节奏,并通过节奏更好地感受音乐形象、音乐主题。
刘恒认为,对于一名教师而言,应让学生在学习初期掌握最正确的演奏方法与姿势,并要注意教学过程中活学活用,在训练的过程中耐心为学生讲解,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让学生从内心里喜欢打击乐,这样演奏出来的作品才能融合打击乐者的真实感情。
在音乐环境的建设中,要善于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来指导学生感知、理解节奏活动的音乐。比如,在让学生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注意辅助以相应的视觉场景,随着乐曲中的节拍、节奏、力度、速度的展开,融入到音乐之中,融入到情感之中,启发他们不断提升对音乐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同样,也有很多家长并不是出于应试的目的,而是单纯地希望通过打击乐的学习完善孩子的性格,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爱好,让孩子更加快乐和健康地成长。采访过程中,记者遇到一位打击乐学生的母亲,谈及孩子学习打击乐的体会,她认为,从智力的促进与开发的角度,人的大脑是由左右半球组成的,当孩子学习各种打击乐时,双手都必须做精细、灵巧的动作,这就使得这些区域的活动力被激发出来,对大脑左右半球的协调、平衡、和谐发展有很大影响,孩子的反映更加灵敏,思维也更加开阔。从性格培养的角度来看,她的儿子在练习打击乐之前比较内向,学习之后,孩子明显变得自信和勇敢,更愿意表现自己,积极加入社团进行演出。从孩子未来发展考虑,现在的独生子女将来一个人要承受很大的压力,面对很多挑战,情绪难免会出现压抑沮丧的现象,学习打击乐是一个很好的情绪宣泄出口,是一种有效的情感疏导方式。
打击乐趋势前瞻:
中西兼顾 灵活应用
目前,打击乐教育出现蓬勃发展的态势,但是不可否认打击乐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最突出的一点是我国民族打击乐和西洋打击乐发展不同步的现象。在采访中,多位专家向记者反映,目前我国民族打击乐教育相对滞后,师资匮乏,教材短缺,各地文化职能单位以及国内艺术院校对民族打击乐重视的程度也不够,这就导致很多学习西洋打击乐专业的学生对中国打击乐一窍不通,学习民族打击乐专业的学生对西洋打击乐知之甚少。另外,国内民族打击乐人才的紧缺,使民族打击乐曲目创新的速度上也较缓慢。以上诸多因素限制了国内民族打击乐教育与市场的良性发展。
王以东认为,针对现状,在打击乐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应该做到两者兼顾的学习、相对全面的掌握和有侧重的应用。西洋打击乐专业仍以学习马林巴琴、小军鼓和定音鼓为主项,兼学中国民族打击乐;而中国民族打击乐专业则以学习中国打击乐为主项,兼学西洋打击乐。这样会使目前国内音乐院校的西洋打击乐和民族打击乐两个专业的教学更加系统和完善。当然,音乐专业院校、行业学会和各种打击乐培训中心应该进一步起到引导作用。
就中国的打击乐艺术而言,中西打击乐将开创更加紧密合作的历史。西洋打击乐艺术内涵丰富,艺术理论规范。民族打击乐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沃土良田,群众喜闻乐见。西洋打击乐团选用中国民族打击乐器,民族打击乐选用西洋打击乐器,也逐渐成为打击乐发展的整体趋势。王以东说:“我们应该抓住时机,努力发展自己,为国际打击乐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责任编辑: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