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音乐院校 > 教育资讯 > 正文

家长的纠结:要不要让孩子学琴?

2012年05月29日    来源:律动钢琴网    

  神州乐器网讯 这些年来的各种耳濡目染,让许多家长开始对让孩子学琴有了新的看法。他们注意到孩子多半不愿意弹琴,也注意到许多琴童在考出10级证书后再也不愿坐回琴凳的现实。10级之前,已有不少琴童落马。而一纸10级证书,其实仅证明你曾经是个业余钢琴学生。

  进入专业学校学习,让人纠结的问题就更多和更复杂。学生之间有层次,教授之间也有层次,学校之间更有层次。谁高谁低就看你能否在层出不穷的竞争中最终出人头地。

  这是一条充满变数的路。虽然出现了郎朗、李云迪、王羽佳这样的出类拔萃之辈,现在又有了张昊辰,但能达到这个高度的概率,实在小而又小。这座高耸入云的金字塔从一开始就不断有人中途而退,而无论你是处在哪个高度。

  虽说榜样对望子成龙的家长充满诱惑,但当家长们在消耗了大量的财力人力之后,在孩子完全没有了童年的欢乐之后,在努力前行的路上不断遇到各种无可奈何的社会力量之后,许多家长终于明白这条路并不是自己咬咬牙就可以走到顶点的。或许这还是在孩子的音乐天分得到肯定的情况下。

  因此,对于少数几个成功者,虽然人们多半只看到他们面前的鲜花和荣耀,但只有他们自己才明白,这份荣誉是来得多么的不容易。郎朗父亲当年的经历已经众所周知。而人们永远无法知道的是,有多少家长可能付出的代价远超朗朗父亲,但最终却一事无成。

  英国利兹国际钢琴大赛的创办者、评委会主席范妮·沃特曼女士曾经在接受采访时对我作过一个形象的比喻,说“一个在国际比赛胜出的选手,就像一个泳者刚从家乡的池塘游进专业生涯的大海”。这个比喻很清楚地告诉我们,要想成为一名真正成功的钢琴家,需要面对的困难之多是难以想象的。

  钢琴演奏最容易上手,却也最不容易成为高手。平庸的钢琴家多如牛毛,真正的高手却难得遇见。上海近年得天独厚的是,舞台上钢琴独奏会络绎不绝。于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困惑是,究竟如何区别它们之间的差别。一般听众冲着郎朗、李云迪的名声前往,音乐会结束后却不知所云。这是因为他们不知如何欣赏。其实任何一位有成就的演奏家,都有其独到之处。听音乐与学琴一样,一个音乐家能在众多同行中颖脱而出,必然经过勤奋多练之路。而对欣赏者来说,多听与广泛地听也是必须的经历。否则在名家的演奏面前,你依然一头雾水。

责任编辑:陈静
现在有人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 
相关文章
企业服务
每日关注
图文推荐
热门乐器老师
最新培训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网站声明 | 隐私保护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网络用户服务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