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音乐院校 > 教育资讯 > 正文

“一生知己是丝桐——纪念古琴宗师吴景略诞辰110周年”活动成功举办

2017年12月20日    来源:中央音乐学院     



“一生知己是丝桐——纪念古琴宗师吴景略诞辰110周年”活动成功举办

  中央音乐学院俞峰院长题词

  2017年12月9日,中央音乐学院举行了“一生知己是丝桐——纪念古琴宗师吴景略诞辰110周年”活动。本次活动是由中央音乐学院主办,学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中心、音乐学研究所承办,民乐系协办。

  吴景略(1907-1987),名韬,别号缦叟,祖籍江苏常熟西塘市(现属张家港市),结庐于虞山之下。先生是古琴艺术家、音乐教育家,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仅有的几位创系教授之一,原文联委员,曾先后任上海今虞琴社负责人、北京古琴研究会会长。他创立了现当代的重要琴派——“虞山吴派”,其师传、再传弟子已有四代。先生桃李满天下,其中的代表琴家有,吴景略之子吴文光教授为国家级古琴非遗传承人、中国音乐学院博导国家级古琴非遗传承人、中国音乐学院博导,学生代表里吴钊、李祥霆、赵家珍历任三届中国琴会会长,再传弟子还有巫娜、黄梅、赵晓霞老师等。先生潜心琴艺,精于打谱,其演奏以气韵见长,兼有北之雄奇、豪宕与宏廓,又备有南之清润、柔婉与流丽,落指成珍、烨烁琴坛。他自行打谱并擅长演奏的作品有:《潇湘水云》《广陵散》《胡笳十八拍》《墨子悲丝》《秋塞吟》《阳春》《渔樵问答》《梧叶舞秋风》《忆故人》等。音乐理论家蓝玉崧先生为其定评为:飞腾绮丽,一代宗师。先生深于琴器制作,于髹漆独绝,五十年代与乐器厂合作,致力于琴器改良。在不改变原有音色,保持传统演奏技术,保存民族固有形式的前提下,取得了音量扩大、消除滑指噪音等较为理想的效果。五十年代改良了今虞琴弦,七十年代与乐器厂研制成功了钢丝尼龙弦,受到广大琴人的喜爱,成为古琴器制发展史上的佳话。先生辞世后,原作《七弦琴教材》被整合到《虞山吴氏琴谱》,东方出版社于2001年出版发行;音响资料被整合为《吴景略古琴艺术》个人CD全集,龙音出版社1998年发行。


“一生知己是丝桐——纪念古琴宗师吴景略诞辰110周年”活动成功举办


“一生知己是丝桐——纪念古琴宗师吴景略诞辰110周年”活动成功举办


“一生知己是丝桐——纪念古琴宗师吴景略诞辰110周年”活动成功举办

  纪念古琴宗师吴景略诞辰110周年活动开幕式

  中央音乐学院党委副书记 苗建华致辞纪念古琴宗师吴景略诞辰110周年活动开幕式

  中央音乐学院非遗中心主任 张伯瑜主持纪念古琴宗师吴景略诞辰110周年活动开幕式

  张家港市文广局副局长 李忠影致辞


“一生知己是丝桐——纪念古琴宗师吴景略诞辰110周年”活动成功举办


“一生知己是丝桐——纪念古琴宗师吴景略诞辰110周年”活动成功举办


“一生知己是丝桐——纪念古琴宗师吴景略诞辰110周年”活动成功举办

  纪念古琴宗师吴景略诞辰110周年活动开幕式

  著名古琴演奏家 赵家珍致辞纪念古琴宗师吴景略诞辰110周年活动开幕式

  上海今虞琴社社长、著名洞箫演奏家 戴树红致辞 纪念古琴宗师吴景略诞辰110周年活动开幕式

  吴景略先生之子、中国音乐学院博导 吴文光致辞


“一生知己是丝桐——纪念古琴宗师吴景略诞辰110周年”活动成功举办


“一生知己是丝桐——纪念古琴宗师吴景略诞辰110周年”活动成功举办

  纪念古琴宗师吴景略诞辰110周年活动开幕式

  赵晓霞 古琴独奏《秋塞吟》  纪念古琴宗师吴景略诞辰110周年活动开幕式

  现场观众

  12月9日上午举行了隆重的开幕仪式,由中央音乐学院非遗中心主任张伯瑜主持,党委副书记苗建华发表了讲话。她说:“吴景略先生是古琴一代宗师,他毕生潜心研究古琴艺术,对我国的古琴艺术事业贡献卓著,对当代琴界有重要影响。” 张家港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李忠影副局长致辞,“作为吴景略故里,为继承先生遗志,弘扬古琴艺术,张家港市近年来,在吴派传承保护和文化品牌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成为保护发展古琴艺术的重要阵地。”并向吴景略先生之子吴文光教授赠送了张家港市2017年长江艺术节纪念吴景略诞辰110周年“琴心雕龙音乐会”纪念光盘。

  开幕式之后全国各地的著名琴家汇聚一堂,吴文光、李祥霆、赵家珍,戴晓莲、李凤云、徐君跃、戴茹、林晨、杨春薇、赵晓霞等来自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上海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浙江音乐学院等高校的古琴名家共同献艺“吴景略打谱琴曲雅集”。《平沙落雁》《忆故人》《普庵咒》《阳春》《梧叶舞秋风》《渔樵问答》等著名大操的千古琴音在中央音乐学院的王府音乐厅响起。


“一生知己是丝桐——纪念古琴宗师吴景略诞辰110周年”活动成功举办


“一生知己是丝桐——纪念古琴宗师吴景略诞辰110周年”活动成功举办


“一生知己是丝桐——纪念古琴宗师吴景略诞辰110周年”活动成功举办

  吴景略打谱琴曲名家雅集

  徐君跃 古琴独奏《梅花三弄》吴景略打谱琴曲名家雅集

  李祥霆 古琴独奏《忆故人》吴景略打谱琴曲名家雅集

  何怡 琴歌演唱《阳关三叠》


“一生知己是丝桐——纪念古琴宗师吴景略诞辰110周年”活动成功举办


“一生知己是丝桐——纪念古琴宗师吴景略诞辰110周年”活动成功举办


“一生知己是丝桐——纪念古琴宗师吴景略诞辰110周年”活动成功举办

  吴景略打谱琴曲名家雅集

  杨春薇 古琴独奏《普庵咒》吴景略打谱琴曲名家雅集

  戴茹 古琴独奏《阳春》吴景略打谱琴曲名家雅集

  戴晓莲 古琴独奏《梧叶舞秋风》


“一生知己是丝桐——纪念古琴宗师吴景略诞辰110周年”活动成功举办


“一生知己是丝桐——纪念古琴宗师吴景略诞辰110周年”活动成功举办

  吴景略打谱琴曲名家雅集

  李凤云、王建欣 琴箫合奏《渔樵问答》吴景略打谱琴曲名家雅集

  全体合影

  下午,分别举办了“吴景略的古琴艺术贡献”分享会和两场主题为“古琴音乐的创新与发展”的学术研讨会。分享会邀请了吴钊、陈长林、吴文光、李祥霆、赵家珍、戴晓莲、李凤云、樊愉、刘丽、吴炯等琴家和今虞琴社的亲历者,共同回忆吴先生,畅谈其艺术贡献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学术研讨会邀请了作曲家贾国平、高平、姚晨、陈欣若,音乐学家张伯瑜、王建欣、章华英,古琴家吴文光、李祥霆、戴晓莲等,和听众一起探讨古琴音乐的创新与发展。近几年来,在中国传统音乐的继承和保护方面已经取得了丰厚的成果,接下来,如何将古琴交给未来,将文化遗产交给未来,奏响当今时代的最强音,需要我们这一代人和后来者的继续努力,创作出更优秀的作品,以期实现传统人文精神的创造性转化。


“一生知己是丝桐——纪念古琴宗师吴景略诞辰110周年”活动成功举办


“一生知己是丝桐——纪念古琴宗师吴景略诞辰110周年”活动成功举办

  吴景略古琴艺术贡献分享会

  吴钊 访谈吴景略古琴艺术贡献分享会

  林晨 主持


“一生知己是丝桐——纪念古琴宗师吴景略诞辰110周年”活动成功举办


“一生知己是丝桐——纪念古琴宗师吴景略诞辰110周年”活动成功举办

  古琴音乐的创新与发展研讨会

  首场合影古琴音乐的创新与发展研讨会第二场

  章华英 发言

  9日晚,一场包含了传统和现代古琴作品的音乐会在中央音乐学院王府音乐厅上演。在节目当中,上海今虞琴社社长戴树红与戴微、王懿颖等琴家重现了1937年抗日时期的琴歌作品《精忠词》,中国音乐学院赵晓楠教授演唱的琴歌《慨古引》,吴文光教授根据琴曲释编的《梅花三弄》《白雪》等古琴述作作品,还有周龙、姚晨、李晨瑶分别创作的《溯》《牧云图》《空城引》等当代作曲家的创作作品。全场高潮在赵家珍老师演奏《广陵散》时达到了高潮,曲毕观众掌声雷动。最后,整场音乐会在中央音乐学院古琴专业师生合奏的由吴景略移植的维吾尔民歌《新疆好》的琴声中圆满结束。


“一生知己是丝桐——纪念古琴宗师吴景略诞辰110周年”活动成功举办


“一生知己是丝桐——纪念古琴宗师吴景略诞辰110周年”活动成功举办


“一生知己是丝桐——纪念古琴宗师吴景略诞辰110周年”活动成功举办

  纪念古琴宗师吴景略诞辰110周年音乐会

  石骅、吴叶 主持  纪念古琴宗师吴景略诞辰110周年音乐会

  任静 古琴独奏《胡笳十八拍》  纪念古琴宗师吴景略诞辰110周年音乐会

  王懿颖、戴微、戴树红 表演琴歌《满江红·精忠词》


“一生知己是丝桐——纪念古琴宗师吴景略诞辰110周年”活动成功举办


“一生知己是丝桐——纪念古琴宗师吴景略诞辰110周年”活动成功举办


“一生知己是丝桐——纪念古琴宗师吴景略诞辰110周年”活动成功举办

  纪念古琴宗师吴景略诞辰110周年音乐会

  侯长青、王颖、梅多子、吴雪盟演奏《牧云图》  纪念古琴宗师吴景略诞辰110周年音乐

  孙昊鹏、王明珠演奏《溯》  纪念古琴宗师吴景略诞辰110周年音乐会

  王小毛、金文彬演奏《乌夜啼》


“一生知己是丝桐——纪念古琴宗师吴景略诞辰110周年”活动成功举办


“一生知己是丝桐——纪念古琴宗师吴景略诞辰110周年”活动成功举办


“一生知己是丝桐——纪念古琴宗师吴景略诞辰110周年”活动成功举办

  纪念古琴宗师吴景略诞辰110周年音乐会

  赵晓楠、李孟洁、汪洋 表演琴歌《慨古引》  纪念古琴宗师吴景略诞辰110周年音乐会

  赵家珍 古琴独奏《广陵散》  纪念古琴宗师吴景略诞辰110周年音乐会

  中央音乐学院古琴专业师生合奏《新疆好》


“一生知己是丝桐——纪念古琴宗师吴景略诞辰110周年”活动成功举办

  纪念古琴宗师吴景略诞辰110周年音乐会全体合影

  吴景略先生所开创的吴派琴学传统从来都是开放性的,兼容并包的。正是在不断地继承和保护,创新与发展之中,吴派古琴艺术始终绽放着它的青春之花。古琴是世界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我们共同努力,继续更好地弘扬我们中国文化的传统人文精神。

  作者:党委宣传部 许瑞 来源:中央音乐学院

******************************

【邀 请】欢迎关注《神州乐器网》官方微博:http://weibo.com/chinayq
【分 享】欢迎订阅投稿《神州乐器网》:www.chinayq.com;分享你身边的器乐故事,提出意见或建议,请直接投稿 shenzhouyueqi#163.com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神州乐器网 神州乐器网微信关注

责任编辑:杨阳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shenzhouyueqi@163.com。

现在有人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 
相关文章
企业服务
每日关注
图文推荐
热门乐器老师
最新培训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网站声明 | 隐私保护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网络用户服务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