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2月22日电
新华社记者廖翊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十九大报告将文化的重要性强调到空前高度。这对文艺工作者是很大的激励和鞭策。”著名指挥家、中央音乐学院院长俞峰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
他认为,十九大报告强调文化自信,彰显了新时代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气质;要坚定文化自信,必须发展和实现立足中国、植根传统的现代化文化。
“文化的现代化,意味着是先进的、当代的、面向世界的,有未来效应和引领性,并具有强大的创造能力。作为文艺工作者和文化教育工作者,首先要了解世界文化发展格局,明确自身定位。反复对照、审视十九大报告对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提出的具体要求,我深感差距很大。”
他认为,当前我国的文化影响力,与我国迅速提升的国际影响力及大国地位不相匹配。
“什么叫文化大国?最重要的表现,就是世界各国主动演奏、翻译、出版你的作品。文化大国的地位,首先是体现在伟大作品上,作品永远是第一位的!多年来,我们演奏、演出人家的作品多,人家表演中国作品少。近年,也有一些国家委约我国艺术家创作,但太少。要出伟大的作品,创作是第一位的,习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指出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针对的就是文艺创作存在的问题。”
俞峰曾任多年中央歌剧院院长,长期的舞台艺术实践、国际演出交流,让他深深感到,世界文化舞台的竞争,实力是硬道理;一个国家的艺术创作水平和艺术家的水准,直接影响发声权、话语权,“日本的小泽征尔、中国的郎朗,让世界了解到东方民族在音乐上的非凡和优秀。”
对于艺术创造,俞峰表达出自己的思考。
“文化艺术要超过别人、影响别人,一定要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我们亟须建设既有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又懂西方现代技术和理论,同时具备强烈人文情怀的中国艺术家群体,能够创作出表达人类共同关切、慰藉人类情感灵魂、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主题的作品,这样才能真正为世界接受和欢迎。”
访谈中,俞峰特别强调新时代一定要有新的思考、新的作为。
“作为音乐人,应该关注世界音乐的发展趋势。智能时代的到来,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巨大的舞台,提供了全新的‘乐器’。如何与世界科技、人类生活同步,实现音乐的现代化?我觉得中国音乐人不能置身事外,应该抢先‘植入’,创造出兼具智能技术、人文精神的新音乐,满足新时代人类对精神生活的新需求。”
作为中国最高音乐学府的院长,俞峰表示,中央音乐学院在国家文化建设中应该担当重要角色,在音乐教学、创作、传播等各方面要大胆革新。
记者了解,为了有效推广中国音乐文化,近年来,中央音乐学院与丹麦皇家音乐学院合作建立了全球第一所“音乐孔子学院”;在海外建立了音乐传播中心,设立了中国民乐学位授予点,并与著名的施坦威钢琴公司合作,在其纽约第五大道旗舰店开办了中国民乐教学点;最近,又与美国巴德学院合作,将二胡、古筝、琵琶器乐表演纳入其本科教育体系,实现中国民族音乐首次进入西方音乐教育体系……
俞峰表示,相对于一般性演出交流,派出中国音乐教授长年在海外开班收徒,是传播中国民族音乐、助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极为有效方式。
“艺术大国靠的是作品,需要在世界发声。”俞峰介绍,为强化创作、推出,中央音乐学院成立了音乐创作中心。2018年1月底,将精选六部该中心作曲家作品首次在美国纽约林肯中心上演,“这将成为固定的、类似时装发布的节日,强调先导性和引领性,让世界感知中国音乐的发展与趋向。”
******************************
【邀 请】欢迎关注《神州乐器网》官方微博:http://weibo.com/chinayq
【分 享】欢迎订阅投稿《神州乐器网》:www.chinayq.com;分享你身边的器乐故事,提出意见或建议,请直接投稿 shenzhouyueqi#163.com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神州乐器网
【网站声明】
1.本网所发布的内容信息部分来源于网络,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
2.本网站所刊发、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shenzhouyueqi@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