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音乐学院前身为东北大学鲁迅文艺学院音乐系,创建于1946年。2002年撤系建院,下设音乐学系、钢琴系、声乐系、作曲系、管弦乐系、舞蹈系、音乐教育研究所、社会音乐教育中心等单位。 学院拥有了一支力量雄厚、具有较高水平的教学科研队伍。在学院53名专任教师中,有教授8名(含博士生导师1名),副教授14名,讲师12名, 助教19名,有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教师34名。除专任教师外,学院还有名誉教授、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20名。
建院以来,教师已出版专著、教材30余部,其中获国家省部级奖励9部。在国家级、重点刊物以上发表的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获国家、省、市、校级奖励29项。三年来教师在校内外作学术报告213次。学院遵照艺术表演学科的教学特点及规律,积极组织师生艺术实践演出活动。教师在国际艺术表演比赛获奖2项,在国家级艺术表演比赛获奖2项,在省市级艺术表演比赛获奖28项。

    学院具有较好的办学条件和优良的教学环境。 音乐学院总建筑面积1.4万㎡(本部6000㎡,净月8000㎡),教学楼设有2个音乐厅(本部500㎡,净月1000㎡),5个舞蹈练功厅,2个多媒体教室,2个电脑音乐制作教室,1个音乐工作站系统,2个(200㎡)专业音乐录音棚,2个电子钢琴教室,2个欣赏教室,11个音乐教室,220间琴房。资料室经过多年建设,现已拥有大量图书、音像资料及中外文期刊,其中有许多非常珍贵的历史原版资料,能很好地满足学院师生教学和科研的需要。

      学院具有良好的学术交流和艺术实践氛围,通过定期举行“星期音乐会”,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同时选派教师到国内外著名音乐学院进修学习并邀请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多国专家及国内知名人士来院讲学。

现有音乐学、舞蹈学两个本科专业:

      音乐学专业主要培养中等以上学校培养音乐师资和社会需要的各类音乐人才。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和专业系列课包括:中外音乐史、基本乐理、视唱练耳、民族民间音乐、歌曲作法、和声、艺术概论、音乐欣赏、音乐教学论、合唱、合奏、合唱指挥基础、声乐、钢琴、现代音乐、,作曲理论、音乐教育心理、通俗歌曲演唱与分析、音乐名著欣赏、民族器乐、作曲技术理论、乐队指挥、曲式与作品分析、乐队配器、少儿钢琴教育、中小学声乐课程分析、歌唱心理学、现代音乐剧欣赏、声乐表演、钢琴表演、音乐学理论、作曲、电脑音乐、民族音乐概论、形体训练、配器、曲式、复调、MIDI音乐制作、总谱读法、音乐论文写作、音乐美学、钢琴伴奏、钢琴教学法、声乐理论、音乐商业管理、应用音乐、声乐室内乐、钢琴室内乐、管弦室内乐等课程。

      舞蹈编导专业,主要培养舞蹈编导创作方面的人才、舞蹈教师和舞蹈普及教育工作者。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和专业系列课包括:舞蹈概论、中国舞蹈史、舞蹈编导理论、基本乐理、音乐作品欣赏、舞蹈作品欣赏、芭蕾基本功、龙族律动、中国民间舞蹈、中国古典舞身韵、现代舞技术、外国代表性民间舞、拉丁舞、爵士舞等课程。

      学院坚持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办学方向,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使毕业生的能力和素质得已不断的提高。学院毕业生近年来供不应求,他们多分配在中等以上学校任音乐教师,其他则是在电台、电视台等文化宣传系统做艺术宣传工作。

      音乐学院学生曾在1999年“珠江杯”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中获全能三等奖;99年大学生艺术节中,声乐、器乐各有一等奖;2001年全国大学生艺术歌曲比赛中获一等奖;2002年全国“金钟杯”钢琴比赛进入决赛,是全国师范院校唯一有选手进入决赛的单位;2002年舞蹈系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的作品《最后的探戈》,在全国CCTV第二届舞蹈大赛上,获得了国际标准舞专业优秀表演奖;2002年我院3名学生参加第二届“珠江杯”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大赛,3名选手获得两项单项奖和三项“五项全能奖”;2002年我院一名研究生在赫尔岑国际师范大学教师学生声乐器乐大赛上,获得了学生声乐组第一名;2003年在中国青少年艺术大赛第七届“桃李杯”舞蹈比赛中,舞蹈系学生参赛的两个节目双双获奖,其中,群舞《千红》荣获了表演三等奖和创作三等奖,民间舞《黑珍珠》获优秀表演奖。

      学院自1946年成立,历经几代人的努力,不断地发展壮大。先后有萧军、吕骥、陈汝翼、向隅、翟维、寄明、马可、董清才、王恩显、朱之谦、尚德义、王肯等一大批国内有影响的音乐家在院担任教学工作或领导工作,为学院建设发展做出了贡献。

      60多年来,学院为国家培养了3000多名毕业生,有的成为著名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如丁鸣、吕远等;有的成为音乐教育事业的骨干教师和艺术干部;有的被评为全国特级音乐教师。他们遍布全国各地,为我国音乐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