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音乐院校 > 教学理论 > 正文

对巴赫的弥撒曲的的赏析

2011年11月15日    来源:人民网    

       据神州乐器网报道  日前东艺音乐厅请来斯图加特国际巴赫学院上演三部巴赫作品。依笔者记忆,在公开的音乐厅中全部演巴赫的宗教音乐,这是第一次。节目中有一部是“G大调弥撒曲”。

  弥撒曲是天主教用于圣事礼仪的音乐,唱词用拉丁文,一般包括慈悲经、荣耀经、信经、圣哉经和羔羊经五大部分。

  15世纪前的弥撒是没有伴奏的清唱曲。15——17世纪常由平咏的演唱和管风琴交替演出。17世纪起,以巴赫为代表的作曲家才开始创作用人声与器乐的弥撒曲。

  巴赫是在1737年到1748年间写弥撒曲的,完整保存流传至今的有五部,其中“B小调”最有名。这是巴赫唯一用拉丁文、结构完全按天主教弥撒程序创作的乐曲。此曲被后人誉称为“任何时代、所有人民最伟大的音乐艺术作品”。而其余四部,则与“B小调”有两点不同。一是乐曲中的主题并非巴赫首次应用,而是从其早先写的“康塔塔”中引用过来。二是规模较小,一般是半小时。这并非是写得短,而是巴赫根据新教精简的崇拜仪式,仅保留慈悲经和荣耀经两部分,因此有人称之为“路徳派弥撒曲”。

  这四首弥撒曲中,慈悲经占一段,荣耀经包括五段。在人声、器乐独奏、乐队和合唱的配置上,巴赫以这五段的中间一段为中心,上下各两段形成对称、平衡又对比的结构。

  就拿这次演出的“G大调弥撒曲”来说,五段荣耀经的中间一段(全曲的第四段)是第一、二小提琴以及女高音和女低音的二重唱,前一段是男低音伴以弦乐,后一段是女高音伴以双簧管。首尾两段都是合唱加乐队,形成庄严的高潮。

责任编辑:陈静
现在有人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 
相关文章
企业服务
每日关注
图文推荐
热门乐器老师
最新培训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网站声明 | 隐私保护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网络用户服务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