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乐器网讯 很长时间以来,琴童们的学习正确性、自觉性和持久性一直是困扰广大学生家长和老师的难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解决琴童们的琴趣、琴心与琴音的问题。
钢琴的弹奏是一种充满创造性与个性的艺术,“心灵的歌唱”是钢琴演奏艺术的本质特征,是推动钢琴艺术不断前进的重要源泉,也是钢琴教学的灵魂。从心灵的满足到趣味的提升,从心领神会到指尖上的歌唱,正是一个良性循环的过程。
“琴心”是通过聆听的方式及钢琴的不同表现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的真谛,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心理活动,它建立在一定“琴趣”的基础上,最终对“琴趣”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一般说来,幼儿学习钢琴的兴趣来自于如下几个方面:
(一)审美的需要。美妙的钢琴声和优美动人的旋律,甚至是音乐家们的故事片段都足以激发幼儿心中的美感体验,促成他们弹奏钢琴的最初动机。它来自于幼儿身边环境的熏陶和教师的有意识的启发。幼儿早期的美育是幼儿学习钢琴兴趣的一个尤为重要的方面。
(二)好奇心的驱使。好奇心是儿童的一种本能,有了这种好奇心,幼儿会自然萌生驾驭钢琴的心理,他们会急于学会并不厌其烦地弹奏自己喜爱并驾轻就熟的乐曲从中满足自己的驾驭感和好奇心。
(三)自我表现的需要。孩子们希望通过自己的琴声和学习的过程获得他人的赞许并希望以此得到别人的尊重,当这种表现需要长期保持主导地位时,幼儿自然会在琴心和琴趣上均表现出很好的状态。
从“审美的需要”、“好奇心的驱使”到“自我表现的需要”,看似一个很自然的过程,事实上则是一个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及家庭、社会共同协调配合并长期不懈努力的过程。它要求:教师要具备完善的人格修养,完备的艺术修养,全面的教育教学的理论修养及综合整合能力。要做到勤于思考、善于引导、勤学苦练。要积累广博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及相关专业知识,做到因材施教、寓教于乐,能针对幼儿的特点创造环境把教学融入到故事和游戏中去,所谓“感人心者,莫先于情”教师要充分运用各种手段熏陶、感染学生,使学生主动性得到很好的发挥。在师生的这种良好互动中,学生不仅能充分地领会表达作品的要求,而且同时通过自己的感受提高自己的审美接受和审美批判能力,这样做不仅能大大提高孩子的学习钢琴的兴趣,同时也发挥了音乐教学的优势,对孩子的创新思维和意志力的培养都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
家长永远都是孩子的最好的老师,因为孩子总是最信任依赖自己的父母,孩子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是最长的,父母的言传身教和教育态度是决定教学成败的关键。父母的一个微笑一句鼓励甚至是一个目光都会给孩子的心理留下很大的影响,所以父母首先要做到端正心态,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琴氛围,真正做到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体会快乐。而不应该像很多的家长那样渐渐地改变了自己的初衷,操之过急的对孩子不停地打压,无意间打击了孩子的学琴兴趣。因此,家长的平常心和不断鼓励和信任的言语正是引导孩子内在动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要知道一个富有激励和引导、支持与配合的家庭环境是孩子走上成功之路的决定因素。
社会的影响对孩子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经常带孩子参加一些艺术活动,比如音乐会、音乐讲座、小型音乐爱好者的聚会,有选择地听一些优秀的乐曲,在朋友聚会时让孩子表现一下等,对调动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音乐整体素质的提高都有极大的帮助。
责任编辑: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