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音乐院校 > 教学理论 > 正文

扬琴演奏的心理与生理调节

2012年04月13日    来源:拙风文化网    

  神州乐器网讯  扬琴演奏是遵循人体生理、心理活动规律而进行的一种艺术实践。多年的扬琴演奏实践,逐步感悟到扬琴演奏与气功文化的互动关系,并有意识地将传统气功文化中的调心、调身、调息引入扬琴教学体系中去,这对增强演奏者的心理素质,清除不必要的紧张情绪,有助于演奏者的临场发挥。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演奏中运用气功的调心、调身、调息,能使演奏者很快地进入乐曲的境界。从而达到曲由心生,神随意驰的效果。

  扬琴演奏中如何调心

  静功是气息调节的最高境界,中国古老的气功讲究“入静”,“入静”才能“入境”,即进入境界。在扬琴演奏中要放松人静,置身于人神忘我、天人合一的境界。演奏中的每个动作都是由全身各部位互相协调完成的,它必须是自然协调,通畅松弛。扬琴演奏的放松人静有两层意思:一、持键的放松,击弦的放松,是意紧手松,内紧外松。扬琴演奏的过程是手臂各部位肌肉与关节放松地控制与协调的联合运用,击弦动作是一紧一松的循环过程,即用力下去的同时随即放松,将琴竹反弹到原先起动的高度,可以感觉到没有“松”,就不会有随后的“张”。掌握好放松的击弦方法,能获得纯净、圆润、明亮、坚实而通透的音色。二、精神的放松,肢体的放松,呼吸的匀称、松弛等等。扬琴演奏首先静心而后调气,气与声融为一体,则琴声优美,气韵生动。有的学生登台演奏时,心理不够放松入静,心情的紧张造成肌肉的紧张,肩、背、腰、肘、腕、掌、指出现反常现象,形成局部僵硬,常常手握不稳琴键,微微颤抖,心慌意乱。演奏慢板段落,气郁而不舒,演奏快板段落气促而不适,气喘面赤,均为气不调之故。气调则神情自然。

  演奏中只有“入静”才能凝神静气,经过渗透心灵的“人静”、才能进入演奏境界即“入境”。用琴音表现喜、怒、哀、乐,力求达到音、情相契,“曲由心生”的境界便会呼之欲出。因此,演奏时演奏者心无旁骛,达到“专气致柔”,由“入静”到达“入境”,这样才能实现扬琴演奏“调心”的目的。

  扬琴演奏中如何调身

  扬琴演奏的基本动作,直接关系到各种技能的发挥,必须按规则调整好演奏姿态,形正则气顺,气顺则血畅,血畅则身舒,身舒则心乐。演奏中的每个动作必须是自然协调、通畅松驰。扬琴演奏要求端坐入静凝神的坐式,调匀呼吸,表情大方,身直头正,下颔微收,含胸拨背,使力由脊发,肩臂自然下垂,前臂屈肘平伸,以使气沉丹田,双脚相距肩宽,左脚稍前。右脚稍偏后平放在地上,能使下肢得力,特别要重视腰身要坐直,腰是主宰,是体之中枢,承上启下勾通,上身与下肢联系的枢纽,在演奏中一切动态靠腰带动,在演奏中加之放松入静的意念,使气血能全身通行,扬琴演奏中的运行状态与气功发力如出一辙,都是一种精神活动引导下的肢体运动的不同形态,但两者明显的区别在于气功功法是一个无声技能,而琴音是一个有声艺术。将气功和扬琴演奏融会贯通,演奏时做到“气沉丹田、心平气和”,精神放松,从而达到气定神闲,从容不迫的大师气质。

  扬琴演奏中如何调息

  扬琴演奏中的调息应理解为调整呼吸或调整气息,调息是气功“三调”(调心、调身、调息)中的重要一环。演奏中的调息是指气在演奏中的运用,如在演奏时要气与声相合,并且做到以意领气、以气发力,如此演奏才能做到气韵生动。当扬琴演奏前调心、调身已经就绪的情况下,调息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调息分自然呼吸与动态呼吸两种不同的节奏功能,演奏中的气息的运用是根据乐曲内容、速度的快慢以及演奏技法等多种因素而决定的,其气息的呼、吸、深、浅、急、缓、屏、长、短,随着音乐的节奏、起伏而自然灵活的运用。调息与音乐同呼吸、共融合,给予音乐以生命。根据扬琴的演奏特点,有如下几种调息方法:

  一、节奏的调息。

  扬琴演奏中的吸气一般表现在起音前、乐句的连结、收拍以及句逗等处。演奏抒情慢板乐曲开始的起音,一般采取慢吸缓呼,在无声的静态中长吸一口气,并小心的弹奏,做到意到气到,行气好象珠走玉盘那样圆滑、连贯、协调,处处贯注着“气”,使身体舒松,气血畅达,以心行气,以气运身,从而进入乐曲的境界。俗话说先入为主,对于演奏者来说第一个音至关重要,是演奏者向听众传递声音信息的开端,必须气沉丹田,小心稳重的出音,切勿匆忙草率,胡乱发音。中国扬琴作品创作手法习惯从散板的引子开始,如扬琴独奏曲《节日的天山》,引子段落是开阔的散板,以八度、三连音和自然跳跃的短音相组合,来展示天山的壮丽风光,演奏这一段要求呼吸、节奏要适应乐曲的要求而进行变化,引子乐句开始随着手臂的抬起,迅速深吸一口气,然后落键发音,在琴键触弦的一瞬间,气息随之呼出,这里的几个乐句都可以运用快吸慢呼的调息方法。在乐句收拍或句逗,演奏者一般采取呼气法,如果收拍是长音,呼气常常缓缓而收;如果收拍是短音,呼气则略短促,过渡到下一乐句起音前的吸气。注意呼吸须从容不迫,符合节奏的规范,做到既不能抢拍,又不能拖沓。

  二、旋律起伏的调息。

  旋律的抑扬顿挫无处不在,演奏至旋律的高扬处习惯上吸气,低伏处习惯上呼气,以保持力度上的对比、变化。在一个乐句中,音势往往时而高昂,时而低迥。我们呼吸的韵律往往随之而变,即高吸低呼。气息流量又往往与音乐表情有关,要做到情畅气抒、情婉气和、情急气昂,情悲而气切,情气相济,收放自如。在艺术实践中注意将呼吸与演奏动作有机联系,是提高表现力的重要条件。

  三、休止符的调息。

  休止符一般情况下是自然呼吸的地方,在乐句的转换处,休止时吸气似乎已成常规。但是,在某些短促或顿挫式的休止时,可以采取屏息的方法,即屏住气息,不吸不呼,使音乐呈现音断意连的效果。

  四、演奏高潮的调息。

  在音乐高潮时的呼吸有时随着层次的推进、节奏的紧缩而呼吸逐步加快,至爆发点运用急吸缓呼法,在缓呼中积聚并释放能量。

  五、琴键起落的调息

  在人们的肌肉活动中,能体会到呼吸和形态动作的开合、松紧、起落有着密切的关系,扬琴演奏一般也遵循这个规律。演奏中呼吸与琴键的起落,与传统气功中的开、合功法原理相似。在乐曲双键齐竹演奏的乐句或慢速度乐曲中,呼吸随着琴键往往是起吸落呼,也就是击弦呼气回键吸气。琴键头触弦前的一刹那向下击弦的用力状态,称为“紧”,迅速作弹性放松,琴键反弹并回到原先起动的高度,这是击弦后向上回松的动作,称之“松”,结合气功功法原理,松为开,紧为合。因此,演奏中的呼吸应做到开吸合呼、松吸紧呼、起吸落呼,扬琴演奏中遵循这个规律,发音能达到纯净,饱满圆润,强而不燥,弱而不虚的音色效果。

  七、臂起臂落的调息

  在某些大力度表现的段落,演奏者可运用手腕配合臂部动作来击弦加强力度,增强气势,如扬琴独奏曲《红河的春天》《离骚》《海燕》引子段落,此时臂起臂落往往与吸一吸一呼相联系,吸气较深,以便击奏时取得扎实、厚重、圆润、纯净的音质。一般在扬琴乐曲的引子和散板段落处常用此种调息方法。气息在扬琴演奏中的运用不易被人注意,有些学生在演奏时加大双臂起落幅度,以夸张的动作来表现乐曲的气势,这种表现尽管看上去有一定的气氛,但缺少内在的激情,如果在演奏中加入气息的运用,就会给人带来全新的感受,演奏的乐曲才能感人肺腑。

  调心、调身、调息三调中,调心最为重要,是主宰,是灵魂。演奏技术固然重要,但弹好琴至关重要的是从技术进入艺术,即进入意境。扬琴演奏中只有“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才能达到精、气、神三者的统一。而音乐演奏中的“精、气、神”与中国文化的“意境”具有同一性,与气功文化息息相关。所以,了解一些气功知识,并且将之运用于扬琴演奏的实践,有助于艺术境界的升华,从内涵到外延呈现无限大的境界。

  

责任编辑:陈静
现在有人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 
相关文章
企业服务
每日关注
图文推荐
热门乐器老师
最新培训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网站声明 | 隐私保护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网络用户服务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