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音乐院校 > 教育资讯 > 正文

华裔“虎妈“育儿经促发中国人深思东方教育模式

2011年07月06日    来源:新华网    
资料图片:两个女儿在蔡美儿严厉教育下,钢琴和小提琴演奏取得不错成绩。

  资料图片:“虎妈”档案 蔡美儿是菲律宾华裔,自小随父母到美国,先后在哈佛大学获得文学学士(1984年)和法学博士(1987年),2002年出版《燃烧的世界———自由经济和民主的输出如何繁衍种族仇恨和全球不安》,2007年出版《帝国时代:超级强国如何成为世界主宰及失败的原因》,目前是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她生于1962年,属虎。蔡美儿在文章中解释道,“虎”被认为是力量和权力

  但虎妈的教育方式,也引发了许多中国妈妈的思考。崔潞是中国北京一所著名学校——人大附中的老师,也是一位母亲。在她的班级里,有中国的孩子也有外国小孩。但她发现中国孩子较外国孩子的依赖性“过强”。

  “这与中国的国情、文化背景和不同的价值取向有关。”崔潞分析认为,“中国家庭大多数是一个孩子,孩子都被当成宝贝‘宠’、‘哄’着。”这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方式。

  《虎妈战歌》的育儿方式被西方一些媒体把东西方教育方式拉到了比武场内——1月8日,《华尔街日报》刊发了题为《为何中国母亲更胜一筹》的书评来讨论《虎妈战歌》。对此,教育专家认为中西方的教育方式孰优孰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北京大学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张颐武认为,虎妈案例只是一个极端、戏剧化的案例。中国的家长并不都像虎妈那么夸张,虎妈也不能完全代表中国人的教育方式。

  张颐武说,中美两国观察对方的教育模式存在“围城”的现象。美国教育推崇个性化受到中国家长、老师借鉴,同时,美国教育界近年来其实也一直在反思自身教育中存在的效率低下的问题,两国对对方的教育看法往往都存有幻想和浪漫的想象。

  留美博士、迈阿密大学教授黄全愈在其所著的《培养智慧的孩子——天赋教育在美国》一书中概括了中美基础教育的一些差异——

  中国注重学生掌握的“知识量”,培养孩子吸收知识的学习行为和接受能力。中国基础教育的“童子功”是多学、多练、多记、多考;

  美国注重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独立思考、创造性、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美国基础教育的“童子功”是多看、多问、多想、多干;

  中国老师上完课问:“还有问题吗?”学生没有问题,那是最佳状况。美国老师上课,学生没有问题,就是老师教学有问题。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2/3
责任编辑:admin
现在有人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 
相关文章
企业服务
每日关注
图文推荐
热门乐器老师
最新培训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网站声明 | 隐私保护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网络用户服务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