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音乐院校 > 教育资讯 > 正文

教育时评:农村学生的出路何在?

2011年08月08日    来源:中国青年网    

  其实,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办教育的职责,不是直接参与办学,而应该为所有学校的发展营造平等的空间。从发达国家的经验看,世界一流大学绝对不是通过计划造就出来的,而是通过学校间的自由、平等竞争发展出来的。要让我国高等教育健康发展,必须取消强加给学校的一系列不平等的制度,让每所大学能在平等的竞争中,提高对受教育者的回报率。如果政府部门同样给高职高专学校以投资和补贴,这些学校能像国外社区学院、职业学院那样全免费,学业完成之后,学历不被歧视,找到工作回报率并不低,大家会把眼光都对准名校吗?

  再进一步看,如果我国能按照高等教育的市场规律,取消造成学校不平等竞争的各种工程、计划:如985工程、211计划,推行高等教育券制度:让每个学校的学生获得同等的教育经费,而不是重点大学多,一般学校少,让教育的行政评价和人才的行政评价全面退出,我国当前的所谓重点大学、名校,能不能还是名校,就很难说。更重要的是,这些学校必然会在市场竞争中,改变自己的办学理念,其中包括生源素质观——在目前,大多名校都看重招生政绩,同时青睐城市生源,认为其阅历丰富、见识多,而如果学校要靠竞争获得地位,大学关注的就将是教育使命和自己的教育声誉,在招生评价中,就会对贫困生、农村生实行加分评价,这也就会增加农村生在学校中的比例。

  所以,农村生上大学的问题,背后其实是大学公平竞争的问题,在计划体制、等级教育框架之下,不要说农村生,就是整体教育、大学发展,以及城市学生的大学路都越走越窄,当初的大学独木桥,变为现在的名校独木桥,而名校教育质量的每况愈下,已让一些城市学生选择逃离国内高考和国内高等教育。因此,解决这一问题,如果纠结在农村生和城市生重点大学的比例问题上,将无法走出困境,而只有打破现在的计划体制,消除造成学校不平等发展的教育制度和就业制度,促进高校平等竞争,这才是我国教育的出路所在,也是农村生的出路所在。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3/3
责任编辑:
现在有人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 
相关文章
企业服务
每日关注
图文推荐
热门乐器老师
最新培训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网站声明 | 隐私保护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网络用户服务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