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音乐院校 > 教育资讯 > 正文

中国教育小康指数:六成人不满国内教育

2011年09月05日    来源:《小康财智》    

  
 

 

  调查显示,在入园难入园贵、择校问题、学生减负、民办教育的发展、南科大改革等27类与教育相关的问题中,“择校问题”被选为“2011年中国公众最关注的十大教育问题”之首,其余位列前五的是教育质量、教师素质、教育费用负担过重和大学生就业问题。

 

  与去年相比,“择校问题”的受关注度明显提高,从第5位跃升至首位。入园难、入园贵,则由去年的首位滑落至第10位。从近两年的“中国公众最关注的十大教育问题”看,受关注度始终位居前十的有择校、教师素质、教育费用负担重、大学生就业、学生减负、城乡教育差距、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以及入园难入园贵等八类教育问题。

 

  今年,“择校问题”备受关注,或许是人们愈发感到中国义务教育的氛围异常。为了择校,改户口、买学区房、巨额择校费、托门路找关系、上占坑班、上培优班……家长心力交瘁,乃至精神崩溃。今年6月,网上出了一位颇让人心酸的名人——“变态娘”:武汉的一位妈妈发帖称,在“小升初”的压力下,她不得不把女儿送进各种“培优班”,让孩子的童年变得苦累不堪;而自己每天做的最多的,也是留意各类教育信息,探听培优市场的动向。

 

  “择校”伤害了社会公平。在“择校热”的背后,是不少名牌学校通过“寻租”获取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也是不少权利阶层的子女优先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北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说, 择校制度将“以权择校”、“以钱择校”合法化,从而在“文化资本”之外,极大地加剧了社会差距。

 

  谁是孩子的盗梦者?

  义务教育连续两年被选为“中国公众最关注的教育类型”。

  教育资源分配不公被认为是中国义务教育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其次是应试教育。

  超六成孩子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家长认为孩子课业负担重。

 

  刘园的女儿宛宛开学上初二,很幸运,在升学问题上,刘园没有汪辉和“变态娘”惊心动魄的择校经历,她的家就在一所区重点学校的对面,所以去年宛宛直升进了该校。“我和我女儿都少吃了不少苦。”刘园感慨道,“义务教育,原本应该是让家长和孩子最省心的教育阶段,不用考试,就近入学,可是现在,变成了拼成绩、拼证书、拼特长、拼家长的潜规则游戏。”

 

  近年,义务教育之弊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小康》调查显示,义务教育已连续两年被选为“中国公众最关注的教育类型”。本次调查中,受访家长选出了他们眼中“中国义务教育存在的最严重的五个问题”,分别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学校之间差距大;应试教育;教育费用高,家长经济负担重;财政经费投入不足;教师素质问题。

 

  虽然没受过择校之苦,但在女儿的教育问题上,刘园丝毫没有感到轻松。“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我的女儿不快乐。这是应试教育带来的。”

 

  快乐,在很多教育理论中,都被视为教育的终极目的。中国“新教育实验”的发起人、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朱永新,就将教育的核心理念阐述为“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本次调查中,近七成(69.6%)家长都把“要让孩子快乐”作为教育孩子的首要理念。其余位居前五的教育理念是“尊重孩子的选择”、“和孩子共同成长”、“平等对待孩子”和“不溺爱”。

 

  然而,现实使理想遭受重创。

 

  宛宛才上了一年初中,但看起来已十分疲惫。从初一开始,学校就树立了“一切为了中考”的教学方针。每天翻来覆去只上三门课:语、数、外。美术、音乐、品德等副科,统统被砍掉。虽然科目少,但学生们一点也不轻松。原本下午5点钟就应该放学,可是上课上到晚上7点却是常事。而这期间,是没有饭吃的。放学之后,又要做一大堆作业。通常,宛宛要做作业做到晚上10点。

 

  初一的宛宛已经把初二的课都学完了。“现在赶进度,是为了初三的时候全力以赴备战中考。”宛宛说,为了赶进度,学校不仅把学生平时的时间占满了,就连周六上午的时间,也被占上用来补课。小学的时候,宛宛上了很多兴趣班,包括美术、古筝等。可是现在,她根本就没有时间去发展兴趣。

 

  在这种教育环境下,孩子们厌烦,老师们心情也不好,整个学校的氛围,宛宛称之为“变态”。

 

  《小康》调查中,超六成(63.7%)孩子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家长认为,孩子课业负担“比较重”或“非常重”。主要体现为睡眠时间少、学习时间过长及文体活动偏少。

 

  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中国少年儿童十年发展状况研究报告(1999~2010)》显示,十年来少年儿童的睡眠时间持续减少,目前近八成中小学生睡眠不足,比五年前增长了三成。

 

  谁是孩子的盗梦者?

 

  今年6月,教育部开始向社会征集学生减负良策。事实上,学生减负这一话题早已不再新鲜。但是,过去十年来,中国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似乎并没有减轻的迹象,相反陷入了“越减越重”的怪圈。

 

  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让学生“今天睡好觉,明天不跳楼”。今年5月,湖北省特级教师、武昌实验小学校长张基广一语惊人。多数网民认为,张校长的话折射出了中国教育真实、严峻的现实——学生的压力太大了。

 

  其实,政府、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家长、学生都十分清楚现在的孩子学业负担太重,方方面面都在抱怨,可就是减不下来,仿佛有一双无形的手,在推着孩子走。“考分,考分,学生的命根!过去,我上学的时候这样说,现在,宛宛也这样说。”刘园说,“唯分数论”的应试教育方式,几十年了依然没有改变。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2/4
责任编辑:admin
现在有人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为避免恶意留言或垃圾评论信息,发表内容不得低于10个字符! 评论人: 
相关文章
企业服务
每日关注
图文推荐
热门乐器老师
最新培训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会员服务 | 网站声明 | 隐私保护 | 著作权与商标声明 | 网络用户服务 |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