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胡
吕文成从扬琴家一跃变成粤胡艺术的开山鼻祖。两弦粤胡没有四弦琵琶那么复杂深奥的技法,容易被一般音乐爱好者所掌握,一时以异军突起之姿,风靡乐坛。
粤胡,也称广东二胡或高胡,在乐队中居于领衔地位。20世纪20年代—30年代是广东音乐的兴盛期,粤胡就在那时加盟广东音乐。粤胡由吕文成创造,它的前身是江南二胡。
20世纪20年代中期,长期旅居上海的吕文成(1898—1981)到广州演奏演唱广东曲艺时,所用的是他根据江南二胡改革的、装上小提琴钢弦的粤胡,此琴音色尖亮并富于歌唱性。两弦粤胡没有四弦琵琶那么复杂深奥的技法,容易被一般音乐爱好者所掌握,一时以异军突起之姿,风靡乐坛。吕文成从扬琴家一跃变成粤胡艺术的开山鼻祖,他在各种音乐会上演奏《双声恨》、《昭君怨》、《小桃红》、《柳娘三醉》、《鸟投林》、《齐破阵》等曲目,并灌录唱片。吕文成创作大量体裁精短、优美通俗的小曲,开一代广东音乐新风。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刘天一演奏了《春到田间》、《鱼游春水》,朱海演奏了《欢乐的春耕》等曲,粤胡技法有了新的突破。沈伟移植罗马尼亚的《云雀》作粤胡独奏,被认为是大胆的借鉴。20世纪70年代—80年代,粤胡更加融会中外音乐之优,演奏技艺迅速发展。半个多世纪以来,粤胡在广东音乐乐坛始终是一位天之骄子。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全国各地民族管弦乐队受粤胡启发,试用高音二胡,简称高胡;自此粤胡又改称为高胡至今。然广东高胡的发声方法、演奏技法、特别是基本音色与其他地方的高胡略有不同,故又有学者坚持广东高胡仍应称为粤胡。
关于粤胡艺术的创始者吕文成发明粤胡的动机,流行有几种大同小异的说法,都比较可信。一说吕文成等人于1926年间从上海来广州演奏,因南方气候潮湿,他带来的江南二胡蛇皮脱胶,遂临时蒙上较紧绷的蛇皮,以致音沙而噪,后改用两腿夹着琴筒来演奏,就把沙音去掉了。又一说吕文成的启蒙老师司徒梦岩(1888-1953),擅小提琴,小提琴钢弦发音华美,这启发了吕文成改革二胡之欲望。不过,人们比较倾向于黎紫君《吕文成成名史略》之说:“20年代的他(吕文成),在上海中华音乐社个人表演扬琴独奏《梅花三弄》和《小桃红》两阕,听众们为之感到如痴如醉,视为广东人在异地吐气扬眉,尤其知音者对广东乐人的佳妙演奏的优良评价,至今犹传诵不衰。这一刺激,启发了他的智慧之窗,为免人对他有‘独沽一味’的讥诮,不期然专心在二胡方面下苦功,务冀在这方面又有突出表现。他声入心通,在短短的四月内,已有所成。那时还没有信心可以和当地二胡名家分庭抗礼,兀自在寓所内作为‘自娱’的演习。这么一来,在旋律上感觉到没能发挥突出的音色,苦思之下,顿使他省悟到‘七板钱’(笔者按:‘七板钱’指以七声音阶的每个音作主音进行七种转调)的妙着,内心窃喜,于是小心而放胆地以上盘线(第一把)做低音(区),改以中盘和下盘线(第二和第三把)做主音(区)。经过这一蜕变,果然很是悦耳,便把广东小调那两阕《三醉》和《柳青娘》合为《柳娘三醉》,听觉上又自不同。随后又把沪粤闻名的《双声恨》再作尝试,由于变调关系,益发动听,与一般乐人演奏的风味,大异其趣。因为他鉴于曲子的‘恨’字,是幽怨哀伤的,故以上盘线奏乙反调子的主调,中下盘线也应随之变动,以慢四拍子奏出,还加上一点‘花指’,使得曲调有如巫山猿啼的凄清。一回试奏《柳娘三醉》之后,确有异军突起之态;接着又独奏《双声恨》和《昭君怨》,一曲曲将终,掌声响彻全场。报章赞以‘独步南中’、‘南宗祭酒’、‘高山流水’等美词。”黎紫君是位颇有名气的记者,长期涉足艺坛,与吕文成等人为知交,他这篇文字写得很生动、细致,述说了旅沪的广东人吕文成发明粤胡的最初动机,中间又想出改编乐曲的方法,后来经演奏成功,备受赞扬等。
高胡,它的前身是江南二胡
吹打乐器
河南、河北诸省唢呐,舌上功夫很高妙,能刚能柔。而广东唢呐,虽说所用舌上技巧不多,却有豪壮开阔之势。
广东音乐以丝竹乐为乐种的代表,一般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的吹打乐合奏形式,吹打乐合奏形式集中用于粤剧音乐中,如《六国封相》的吹打乐,偶尔也有当作独立的吹打演奏。正因如此,后来广东音乐引用打击乐器反而就没有受到形式的约束,一切从需要出发,诸如大鼓、小鼓(战鼓)、定音鼓、架子鼓、排鼓、扬州鼓、大锣、小锣、大钹、小钹(含京钹、潮钹)、吊钹、木鱼、沙的、三角铁、碰铃等,尽可运用。民间的“八音”、“锣鼓柜”所奏的大多也是粤剧、曲艺音乐。管乐器在乐队中所占的比例较低。一般来说,由于地理气候等因素,南方人体魄气质不如北方人粗悍强健,吹打合奏似乎不如其他地方发达,吹管技巧亦略逊一筹。
广东音乐的管乐器之一唢呐,原用于粤剧乐队。《双声恨》一曲经由早期粤剧唢呐艺人伍日生的介绍而出现,旁证了唢呐在20世纪20年代初已活跃与粤曲舞台。在演奏风格上,广东唢呐与北方唢呐是有差异的。有人作过比较,河南、河北诸省唢呐,舌上功夫很高妙,奏《百鸟朝凤》、《一枝花》,能刚能柔。而广东唢呐,在传统吹打乐《大开门》、《得胜令》中虽说所用舌上技巧不多,却有豪壮开阔之势。1956年在北京音乐周,梁秋吹奏出《赛龙夺锦》的阳刚之美,令周恩来总理赞不绝口。梁秋又擅长高音、中音喉管,他吹《下渔舟》、《挑沙》和以江南小调串联而成的《小调联奏》,音色明亮柔润,令人耳目一新。梁秋也善吹洞箫,一曲《悲秋》,离恨乡愁,别具低徊婉转之粤地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