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力触键这一触键方式是所有触键中肌肉运动最小的一种。
与前臂肌肉相连的肌腱将手指往下拉,便完成了下键动作。而当肌腱松回时,手指和琴键就都回复到原先的位置。练习方法:让手处于正常的弹奏姿势,手背和腕背几乎在同一水平面上,手指贴住键盘,手腕在抬高和放下的动作中必须始终放松,手指始终贴键,手指稳固而略呈弯曲。
(1)断奏:每弹一个音符,手指都迅速按下键,并在发出声音的那一刻立即松开,这样手指就缩回到键上,手腕始终保持平稳,同时无僵硬之感。
(2)连奏:也象前面一样,每个音都要弹出,但是音必须保持住。手指所用的压力只须阻止琴键弹回即可。在向下一个音进行时,前臂略向右转动。这样当一个键松开时,另一个键正好发出声音。目前指力触键主要用来演奏精致典雅的乐段或创造纤弱的伴奏效果。一旦要求较重的音响时,指力触键就会被其他更为有力的触键方式所代替。
二、手力触键在各类触键方式中运用最广的是“手力触键”。
顾名思义,手力触键的主要特点就在于手的朝下动作。把前臂与手在你前方水平地抬起,然后迅速朝下甩,甩得尽可能远。手臂甩完后如果不受阻挡的话,会在空间自然地消耗能量。然后再做一个试验。手在桌子上方提起,当它往下落时,手指势必受到木头桌面的阻挡。这一突然受阻的运动能量在手腕部分产生反作用力,手腕(如果可能的话)会立刻向上弹起。正是手腕的这种向上弹起的倾向成为手力触键的一个不可改变的标志。练习方法:手放在键盘上。手腕放松,手指稳固。拇指举起离琴键约1/4英寸高,手朝键上和键里用力,使拇指击下琴键。这时手腕会立即向上拱起约1英寸高。然后立刻放松,回到原先的位置。这样就形成了断奏效果。在每一个下键动作中都要强调手腕的向上运动。也可用同样的方式来练习连奏,但手朝下面一个音的方向稍稍转动,手腕每次向上拱起后,应立即回到原先的位置。
练习时须遵循下列四个要求:
(1)上臂保持放松,肘部在体侧。
(2)前臂稍抬起,以使手腕活动自如。
(3)手腕保持彻底放松。
(4)手指下键要稳固,否则会变为在琴键上纯粹地拍打。
手腕放松而手指稳固是触键中最难达到的要求。造成演奏僵硬和滞重的主要原因往往就是没有做到这一点。手力触键有着广泛的用途,如演奏各种音阶、琶音以及其它复杂音型的快速乐段等等。这些乐段所要求的音量比仅靠指力触键产生的音量大。手力触键也常常用在和弦及八度的弹奏中。不论是轻巧的伴奏音型,还是如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作品第13号的第一个和弦那样沉重的音响都会用到这种触键。对于慢速八度音型,可按上述方式用手力触键来弹奏。但是演奏快速八度时,手应该在每一下动作中都被手腕朝上抛起,而不是靠腕部肌肉来举起。
三、臂落触键这种触键方式就是(按照原来要求的力度)突然落下前臂或全臂,以使所要弹的那个键或几个键在这个下落动作中被推下。
这种触键后的最终姿势就是手和手臂都从键盘上往下垂挂着。臂落触键也是从正常的弹奏位置开始的(指臂下落后,手在键盘上的位置-------译者注),但这时手腕在声音发出的那一刻略微向上拱起的力量已远远无法与臂重的力量相抗衡,所以手腕只好下落而非抬起。也可用臂落触键弹出断奏效果,只要手指在声音发出后立即放松。